18、一轮—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摘要.ppt

18、一轮—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摘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8、一轮—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摘要

三反、五反运动是1951年底到1952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和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的统称。 经验和教训: 1、进行经济建设,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不照搬别国模式; 2、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始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 3、经济建设要遵循经济客观规律,不盲目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4、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5、农、轻、重要协调发展,切勿急躁冒进; 6、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力度,落实科学发展观;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斗争问题必须正确认识,阶级斗争不是主要矛盾; 8、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 3.(2014·海南单科·T24)1950年,东北人民政府规定在大区范围内对煤炭、钢材等多种生产资料统一分配,随后,东北地区计划分配的物资种类逐年增加。从1953年起,计划分配调拨体制开始在全国铺开。这反映了中国计划经济体制  (  ) A.是新生国家政权的基础 B.随着行政区域的扩大逐步建立 C.是在宪法原则下建立的 D.随着工业化建设的进行而建立 4、(2014·课标全国文综Ⅰ卷·T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  )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5.(2014·重庆文综·T9)1989年,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苏共领导人时,充分肯定了苏联对中国的帮助,认为“苏联帮助我们搞了一个工业基础”。这里的“工业基础”初步建立于新中国的 (  )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6.(2014·天津文综·T9)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科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 (  ) 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 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 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 7.(2014·课标全国文综Ⅱ卷·T31)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  )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二、全面建设十年(1956、底——1966、5) 1、中共八大——成功的探索(1956) 2、“左”倾错误——探索中的失误(1958) 1)原因: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片面追求经济建设中的高速度 2)表现: (三面红旗) 二、全面建设十年(1956、底——1966、5) 1、中共八大——成功的探索(1956) 2、“左”倾错误——探索中的失误(1958) 1)原因: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片面追求经济建设中的高速度 2)表现: (三面红旗) 总路线: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 时间、内容、错误 主观愿望好,但违背经济客观规律 中心、表现、标志、错误 特点、错误 大炼钢铁 1958年8月,在大炼钢铁运动中,河南省建起的土高炉群。 为了提供炼钢原料,许多人把家里的锅砸了,把铁锹扭弯,连秤砣也不放过。 二、全面建设十年(1956、底——1966、5) 1、中共八大——成功的探索(1956) 2、“左”倾错误——探索中的失误(1958) 1)原因: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片面追求经济建设中的高速度 2)表现: (三面红旗) 总路线: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 时间、内容、错误 主观愿望好,但违背经济客观规律 中心、表现、标志、错误 特点、错误 表现:片面的追求工农业生产、建设的高速度,不断的大幅度提高、修改计划指标。 《人民日报》报道各地大放农业高产“卫星”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二、全面建设十年(1956、底——1966、5) 1、中共八大——成功的探索(1956) 2、“左”倾错误——探索中的失误(1958) 1)原因: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片面追求经济建设中的高速度 2)表现: (三面红旗) 总路线: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 时间、内容、错误 主观愿望好,但违背经济客观规律 中心、表现、标志、错误 特点、错误 表现:片面的追求工农业生产、建设的高速度,不断的大幅度提高、修改计划指标。 错: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一大二

文档评论(0)

ee8887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