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多产作家多在勤奋中产精品
——读欧阳克俭《边》的五部佳作杂感
·杨光全
曾读过苗族作家欧阳克俭先生的《边风如歌》(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边地杂俎》(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最近又一口气读了他的《边人行吟》(作家出版社2004年)、《边庐镜语》(作家出版社2006年)、《边影形文》(作家出版社2007年)、《边事管窥》(大众出版社2010年)、《边枫荷月》(大众出版社2010年)五部集子。因每部书名都为“边”字开头,故从简称之《边》作品集。又因各有所长,各有奇技,独具千秋,故称《边》之五部佳作。初略拜读,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囫囵吞枣,来不及细品味道,对其《边》作的“味”难以把握,难以定论,难以评论。但至少让我陶醉,让我第一印象是欧阳克俭先生的《边》佳作已正式出版七集。(据了解还有多部待问世)。仅从2000年至2010年的10年间,竟出了散文、诗歌等8部,胜过专业作家,迅速惊人,作品动人,文语激人,言行感人,形势喜人,精品励人,不愧为凯里和黔东南乃至全省、全国作家的佼佼者,是文学战线学习的榜样。我也从书中得到启迪,悟出道理:多产作家多在勤奋中产精品。现谈三点杂感:
第一,文精于勤 产多于奋
我们 都知道,作家是人,人必定要生活和生存,这就形成了生存,生活和生命三个层次的人生状态。可以说,生存是一种本能,是人存在于社会的首要条件,也是作家生存而创作的首要条件。而生活呢?生活自然是一种方式,是人即作家存在于社会的终生追求;生命即人或作品是一种概括,是人即作家存在于社会的价值体现。可以说,人(作家)生存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享受生活。要享受生活,就是要从思想进步影响力去点缀自己的生命,用最精最美的艺术感染力去点缀人类的生命。作为欧阳克俭先生这样的自然人,他超出一般人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栖”的状态,深知人的生存价值,深知作家的社会责任,更加懂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道理,从一个公务员的业余作家姿态的自然人,对社会极端负责任,坚持“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坚持我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学创作,而且勤于动,勤于思,勤于学,勤于写,勤于实践。说直点,就是作家坚持正义感,坚持笔耕不断,天长日久,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孜孜以求,生存空间不断拓展,生存环境不断改变,写作技巧不断创新,多产作品,精品不断。正因这样,欧阳克俭才在坚守公务员岗位的同时,利用一切空余时间或结合实际,走到哪,观到哪,思到哪,写到哪,而且注重兴、比,赋;意境、韵辙、平仄;格律、绝句;古体、自由体等诗词的特点去写诗词,才出现了《雷公山响水岩瀑布感怀》、《登龙泉山赏杜鹃四首》、《丹寨八景怀古》、《咏重安“三朝桥”三首》、《雨中谒鲁迅墓》、《圆明园三咏》、《初上岳阳楼》、《登黄鹤楼》、《庐山仙人洞即兴》、《携友夜过长江三峡》、《游大泞河》、《游苏州寒山寺》、《船行大运河》、《游杭州六合塔》、《沪上重游》、《内蒙赤峰口占》、《重谒毛主席纪念堂》、《咏香港百年回归二首》等佳作。可想而知,凡到过他所写之处者,恐怕太多了,可有几人像欧阳克俭那样勤奋,每到一处都留有作品呢?去者多多,获者稀少哩!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正因如此,生命不在乎有多长,而在乎有意义。作品呢?作品也有生命,这就看出于作家之笔的作品对于人类,对于社会的价值之艺术生命力了。欧阳克俭的《边人行吟》中的《八达岭感怀》显示的生命力比较旺盛,很有代表性。作品首先描绘八达岭“径攀渊壑上巅峰,蛇龙腾云气势雄”之后,见笔锋一转,抒发了“万里边关求肃靖,不知墙外一胞同”的爱国爱民的传统美德,展示了诗人对各民族大团结的企盼。《屋下遇雨》一诗,在描绘作者本身无伞却遇下雨一事,便自然而然地抒发了作者不是先想自身如何躲雨,却是“且想农夫五月事,蓑衣结伴在畴田”,抒发了诗人在梅雨季节怀念农家辛勤劳作之情感,这种爱国爱民的思想是难能可贵的。在《边事管窥》散文集的《贵州丹寨县惊现“祭蚩尤节”》一文中,作者亲自参加了届时三天的苗族祀尤节,触景生情,忆起上古的涿鹿大战,运用历史事实说明了蚩尤部族被黄帝部族打败后,由于史家偏见,政治歧视,造成部族不公平冤案,导致民族不团结长达几千年历史。作家曾认为“一直以来苗族都将自己称做‘蚩尤’的后裔,但是即使是作为苗族‘大本营’的黔东南,除了《苗族古歌》这类民间口头文学有所反映外,在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民族心理学乃至宗教学等方面,却至今都未能拿出过硬的‘信据’以证史……”心理总感到忐忑不安。自己在丹寨与苗族人民一起举行“祀尤节”后,亲自耳闻目睹,发出了感叹:“我完全有理由确信:丹寨苗族人民的‘祭祀蚩尤节’不仅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在用一个古远而铁定的‘存在’来印证那个蚩尤失败和死亡的苦难日子!而更重要的,是我贵州西(东)部丹寨的苗族,在用一个民族的传统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