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层级划分与布局特点
城市规划论文
——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层级划分与布局特点
学校: 南京工程学院
班级: 建筑学121
指导老师: 熊东旭
姓名: 丁刘雨
学号: 214120115
目录
一、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概念 3
二、城市公共空间的属性、特征与形式 3
2.1公共生活与公共空间 3
2.2城市公共空间的特征 3
三、层次结构的概念、实践意义 4
3.1层次结构的概念 4
3.2实践意义 4
3.3三个层次 5
3.3.1 宏观层次 5
3.3.2中观层次 5
3.3.3 微观层次 5
3.4各层次之间的互动关系 5
四、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概念 6
五、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分类 6
5.1 分类及定义 6
5.2 相互关系 7
六、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分级结构 7
6.1城市的单核及多核结构 7
6.2.城市公共活动中心分级 7
七、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分布和基本区位模式 8
7.1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分布 8
八、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选址 9
九、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规划布局 10
9.1城市公共活动中心规划布局的基本要素 10
9.2城市公共活动中心规划布局的主要形态 10
十、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交通组织 10
10.1 城市公共活动中心交通组织的基本原则 10
10.2城市公共活动中心对外交通组织的基本形式 11
10.3现状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中心体系的空间耦合一致程度分析 11
十、城市公共活动中心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 12
十一、城市公共活动中心举例 13
南京市 13
一、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概念
城市公共活动中心,是指“城市开展政治、经济、文化等公共活动的中心,是城市居民公共活动最频繁、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场所”;城市中的各级、各类公共活动中心区,尽管其规模、主要功能构成以及发展背景和发展特征呈现多样化的特征,但其实它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是各种城市公共活动发展和集聚的中心,是市民进行公共交往、交流的集中地。
二、城市公共空间的属性、特征与形式
2.1公共生活与公共空间
“公共”指“共同占有”,是最早的所有制形式,是一个与“私有”相对的概念,最初与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归属性质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的概念趋于丰富,乃至模糊,“公共空间”也是如此。德国学者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中对“公共”作了这样的解释:“‘公共’一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意思。它们源自不同的历史阶段,在一同运用到建立在工业进步和社会福利国家基础之上的市民关系当中时,相互之间的联系变得模糊起来。同样是这些社会关系,一方面反对传统用法,另一方面又要求把它当作术语加以使用。不仅日常用语如此,官方用语和大众传媒也是如此。即便是科学,尤其是法学、政治学和社会学显然也未能对‘公’和‘私’以及‘公共领域’、‘公众舆论’等传统范畴做出明确的
定义??举凡对所有公众开放的场合,我们都称之为‘公共的’,如我们所说的公共场所或公共建筑,它们和封闭的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但‘公共建筑’这种说法本身已经意味着大家都可以进入,它们也都从来不是用于公共交往的场所,而主要是国家机构的办公场所,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们是公共的”。应当明确,从应用角度理解公共空间研究,需要探讨物质空间作为一种介质和载体是如何对公共生活产生作用及可能产生何种作用。空间对于公共生活的作用并不像其物理属性一样与生俱来,而是在与人的社会活动发生关系之后才具有的。例如,传统城市中的街道空间,因其承载了丰富的街道生活而成为重要的城市公共空
间,但在汽车进入城市之后,分速模式导致了交通与环境之间的对立,此时的街道虽然作为物质空间仍然存在,但却失去了公共空间的属性。由此说明,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公共活动位居核心地位,并有学者将城市公共空间的设置看成是介入社会问题的一种积极手段[2]。
2.2城市公共空间的特征
作为一个空间体的概念,城市公共空间具有空间体的形态特征,并对城市环境的物质形态产生直接影响,在居民的生活中起着关键作用。一般而言,城市公共空间具有四方面的特征。
1.开放性
扬·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一书中指出:“在市区街道和市中心,社会性活动一般来说是浅层次的,大多数是被动式的接触—作为旁观者来领略素不相识的芸芸众生。”这一规律就要求活动空间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即不能够将其用围墙或其他物理方式及管理手段封闭起来。
2.可达性 对大多数人而言,城市公共空间应是可达性良好的。
3.市民性 城市公共空间的服务对象应是社会大众,而非仅供少数人享用。彼得G·罗伊在《市民社会与市民空间设计》一文中指出:“与其他概念定义相比,‘市民特性’并不适用于反映个人、精英、神权乃至君主的意志??(市民空间)相对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