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明近十年來梅尧臣研究综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正明近十年來梅尧臣研究综述

近十年来梅尧臣研究综述 (本文发表于《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李正明 钱建状 (参见百度百科“李正明”词条) (厦门大学中文系,福建厦门 361005) 摘要:21世纪以来,学界在20世纪梅尧臣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学术视野、扩大研究范围,研究角度、方法也更加多样。众多学者纷纷从接受美学、文艺心理学、文化学等各个角度对梅尧臣的生平事迹、著作、思想、诗歌、辞赋、文艺思想等进行了深入、细致、全面的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关键词:梅尧臣 诗歌 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7.209 文献标志码:A 梅尧臣是“宋初诗的开山祖师”,地位极为重要,历来受到治宋诗者的重视。 新世纪以来,学界从各个角度对梅尧臣的生平事迹、著作、思想等情况进行了深入、全面的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生平研究 关于梅尧臣的生平事迹,20世纪夏敬观的《梅宛陵集校注》、朱东润的《梅尧臣集编年校注》与《梅尧臣传》均有所考订,但依然不够全面、完整,尚存许多空白。新世纪以来仍有许多学者致力于梅尧臣的生平事迹的考证。李一飞《梅 尧臣早期事迹考》[1]一文考得梅尧臣天圣九年三十岁前的事迹为:大中祥符六年十二岁前,居宣城故里读书;十二岁至二十五岁,从叔父梅询宦学于襄、鄂、苏州,陕西京兆府,怀、池州和广德军诸地;天圣五年二十六岁完婚,春,往会稽寻访先祖梅福遗迹,交游名士;此前后以荫入仕,历官太庙斋郎、桐城主簿,天圣九年初移河南,仍主簿。天圣中尝举进士落第。其《宛陵集》自天圣九年起存稿,此前之早期大量诗作,手自删弃,亦间可考辑。李之亮《关于梅尧臣交游的几个问题》[2]则针对朱东润《梅尧臣集编年校注》一书中关于梅尧臣交游的7个具体问题进行了补充和订正。 二、思想研究 由于梅诗较多地批判现实政治、反映了人民疾苦,所以历来多数学者均认为梅尧臣的思想属于儒家思想。这一时期一些学者开始关注梅尧臣除儒家之外的其 ——————————————— 作者简介:李正明(1983—),男,河南信阳人,2007年获得文学学士学位,现为厦大人文学院中文系2008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钱建状(1971—),男,安徽无为人,文学博士、副教授,现任厦大中文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宋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 他思想,发掘出其中的佛家与道家思想成分。陈利娟《梅尧臣与禅宗》[3]主要论述了梅尧臣结缘禅宗的表现形式及儒禅之辩。该文认为梅尧臣与禅宗的关系表现在与禅僧交往唱和、游历寺院留下咏叹之作、部分诗篇表现了禅意三方面;梅尧臣的思想虽然受禅宗影响,但仍然以儒家思想为主,禅宗只是他追慕风雅时尚的一种方式、失意困苦时平衡心态的一剂药方。梁珍明《梅尧臣与佛教》[4]论述了佛教对梅尧臣思想及其创作的影响。此文认为,梅尧臣接受佛教影响的明显表现在于他与禅师僧友的密切交往与酬唱中;梅诗的审美观照方式、平淡诗风、意象群的选择、“翻案诗”、通俗化倾向均受佛教影响;梅尧臣接受佛教影响既有社会根源也有主观原因。这两篇文章从佛教角度研究梅诗,视角新颖,但论述不够深刻、深入,甚至有牵强之处。 三、诗歌研究 (一)、接受研究 用接受美学研究梅诗的文章较多,接受又包括“前接受”(前人对梅的影响)和“后接受”(梅对后人的影响)。 张明华、魏宏灿《论梅尧臣对陶渊明的接受》[5]一文对梅尧臣接受陶渊明的层次、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属于“前接受”研究。文章认为,梅尧臣接受陶渊明有三个层次——用典、模仿、借鉴,其中价值最大者在于通过学陶建立起自己的独特诗风。此外,杨再喜《柳宗元诗歌传播接受的开创者梅尧臣》[6]探讨了梅尧臣对柳宗元诗歌接受局面的开创与突破——改变了对柳宗元的接受态度、开拓了新的研究方法、肯定了柳诗的艺术价值并加以效仿,并进而探讨了梅尧臣接受柳宗元诗歌的原因。 徐丹丽《论陆游效梅宛陵体初探》[7]探讨了陆游对梅尧臣及其诗的接受情况。陆游对梅尧臣的赞誉,侧重于诗歌的创作理论;对他的学习,侧重于梅诗“覃思精微”的一面。陆游对梅尧臣的品评和学习,是站在诗歌史的高度,不仅在字句之间,也在字句之外。杨理论、骆晓倩《“先生诗律擅雄浑”——陆游接受梅尧臣的一个独特视角》[8]则着重探讨了陆游接受梅尧臣及其诗的原因。该文认为陆游接受梅尧臣是由于二人身世经历的相似、诗歌创作的认同、诗学思想的相同所致。陆游所论梅诗之“雄浑”,

文档评论(0)

fv45ffsjj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