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5-古今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历史-新课标-人民版报告.ppt

专题15-古今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历史-新课标-人民版报告.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15-古今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历史-新课标-人民版报告

视角二十七 史学界对“双百”方针的论述 【史界观点】 观点 “文化大革命”爆发前夕的1965年,文艺界一方面经历着各种批判,另一方面也依然有不少作品在创作和出版中。但在“文化大革命”中,十七年的文学艺术成就已经被全盘否定,绝大多数作品都被打成“毒草”,包括1965年刚一出笼的作品也不能幸免,这使少数几部成为“文化大革命”的经典读物…… 返回目录 史学研究视角 专题整合(十五) 浩然的《艳阳天》1964年出版,由于它是“文化大革命”中被认可的读物,因而成为那个时期的重要作品。《艳阳天》把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完全显性化,政治指认的本质规律给小说叙事提供了基本的矛盾构架。这就像情节剧的模式一样,敌我双方阵线分明,代表社会主义前进方向的萧长春,与代表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马之悦之间,构成了小说叙事的基本对立,小说叙事由此展开了惊心动魄的矛盾冲突。 ——《中国当代文学史提纲》 返回目录 史学研究视角 专题整合(十五) 【思考感悟】 本则材料主要描述了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文学艺术的发展状况。 (1)作者认为“文化大革命”全盘否定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十七年的文学艺术成就,除少数几部作品成为“文化大革命”的经典读物外,其余的绝大多数作品都被打成“毒草”。 (2)从浩然的《艳阳天》来看,它之所以被认可,主要是因为把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完全显性化,符合“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要求。小说基本内容政治化,叙事模式程式化是这一小说的重要特点。 返回目录 史学研究视角 专题整合(十五) * 2.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了前提。 (2)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保证。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4)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业中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 (5)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人才储备。 返回目录 第30讲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考点分层突破 3.教育、科技和经济之间的关系 (1)教育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科技和教育是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要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 (2)教育的发展推动着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也推动着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进步又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4)教育是培养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因此国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 返回目录 第30讲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考点分层突破 第30讲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真题调研 1.[2014·浙江卷] 下列是宋、元、民国、当代编纂的浙江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后排列是(  ) 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返回目录 考点分层突破 ① 《山阴志》  选举、书院、学堂、新军、警察 ② 《临安志》  宫阙、宗庙、三省、台阁、禁军、科举、坊市 ③ 《四明志》  职官考(府州官员)、学校考(本路蒙古学、本路儒学) ④ 《绍兴志》  科学技术、报刊、文物古迹、名家学术思想 [解析] B 本题以浙江地方志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表格中有效历史信息和调动知识的能力。据题干表格中第一行“新军”“警察”可知是民国时期;据第二行“禁军”“坊市”等信息可以推断是南宋时期;据第三行中“府州”“蒙古学”等信息可知是元朝;据第四行栏中“科学技术”“文物古迹”可以判断时间是当代。依据时间排序,B项符合题意。 返回目录 第30讲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考点分层突破 2.[2015·北京卷] 世界博览会通过展示科学技术成果、预示世界发展方向。1962年世博会在美国西雅图举行。 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第一个遨游太空的人,美国随即提出阿波罗登月计划。1962年,在西雅图举办了主题为“太空时代的人类生活”的博览会。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指出人类进入“太空时代”的国际政治背景;列举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取得的航天成就。 返回目录 第30讲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考点分层突破 [答案] 政治背景:“冷战”时期美苏争霸;太空军备竞赛。 我国航天成就:人造卫星;长征系列火箭;神舟系列载人飞船;探月工程;宇宙空间站。(答出三项即可) [解析] 本题的第一小问注意限定词“国际政治背景”,从材料所提供的时间“1957年”“1961年”“1962年”,结合所学

文档评论(0)

ee8887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