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报告之有关民间艺术吴川飘色调查报告.docVIP

(社会实践报告之有关民间艺术吴川飘色调查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民间艺术吴川飘色的调查报告 摘要:我国很多传统民间艺术都没有得到有关部门应有的重视,有的早已的没落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了,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要认识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并传承下去。吴川飘色,堪称南国民间艺术的一株绚丽的奇葩,被国外称为“隐蔽的东方艺术”,更应值得我们去关注。 我组通过查阅资图书、对当地访问的方式进行调查,收集资料,从而了解吴川飘色的发展现状、存在意义、文化艺术价值,寻找其中的发展不足之处,探讨应如何发展,从而总结民间艺术发展的普遍问题,并提出我们自己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现状 民间艺术 发展 引言:1980年以后,吴川飘色不仅在本地广泛开展活动,还先后到过茂名、中山、江门、深圳、广州、海口、云南潞西等地参加文化活动的展演,并曾两次进京参加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因此,国家文化部命名吴川市梅菉镇为“中国民间(飘色)艺术之乡”。2003年吴川飘色造型作品晋京参加中国首届文物仿制品暨民间工艺品展,荣获金奖。同时,吴川飘色开始走向境外,独特的造型吸引观众无数。被外国人称为“东方隐蔽艺术”的传统艺术。 正文:一、民间艺术吴川飘色简介 素有民间艺术之乡美誉的吴川民间艺术以其历史悠久、丰富多彩、技艺精湛而闻名遐迩. 尤其是始于清代的吴川飘色,堪称南国民间艺术的一株绚丽的奇葩。所谓飘色,即是由若干人推着一座色板,色板上装饰着固定姿势的人物。人物只靠一根看不见的色梗支撑着,在高可逾人的空中手舞足蹈,飘然欲飞故而叫飘色。特别奇妙的是,在空中飘动的人物的立足点只是踩着一根缨枪或剑尾上;更有趣的是,有的角色还踏着活生生的动物(如公鸡、白鸽、鲤鱼、金鱼等)在行进间手舞足蹈,给予人们一种神秘感。飘色的人物形象普遍是按戏剧人物的艺术造型设计、打扮的。其内容有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或现代题材。一板飘色往往就像一座流动的小舞台表现着一出精彩的特写镜头。现时飘色一般由2至6岁左右的儿童上板乔装打扮,并由过去的一板一层飘色发展到如今的一板两层或三层飘色。造型艺术已由过去的单一的木工铁工技巧发展到现代已集电影、戏剧、魔术、杂技等技艺之大成的综合性的空飘造型,多取自于历史典故和传说中的故事以及人物,多表现农民的扬善惩恶、安居乐业、传颂英雄、鞭挞恶人的朴素、善良心理。人们通过观看五花八门的飘色,将得到一种无法形容的艺术享受。?? 制作飘色,是一门综合冶金、力学、美术、工艺的民间艺术。运用力学原理,集戏剧、 杂技、魔术乃至铁工、木工、车工、电工等工艺而精心制作出来的空中艺术造型。它的制作要点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定稳整板飘色的重心,在那根被称作飘色灵魂的金属色梗上。其基根牢牢固定在板车底部,车上部的色梗像树干,人物巧妙地安排在上面。如《盗灵芝》的色梗,呈之字形,上中下层三个人物,被安排在树头,树干,树梢,它的重点不偏不倚落在树头,所以高层的人物,在游行中仍然稳坐钓鱼台。其二是工艺制作的隐蔽性。如站立在莲藕上的童子,这根莲藕须经过特殊加工、艺术处理,人们根本看不到莲藕中的钢筋。二、民间艺术吴川飘色的现状 现代飘色制作始于30年代,由黄坡沙岗艺人陈趣珩首次制作四板飘色。飘色在黄坡一出现便轰动本县和邻县慕名前来观赏者千千万万。从此,飘色常被本县各地和外县表演。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各种原因,飘色停止活动30年之久。1980年以后,由黄坡艺人陈寿全等人先后协助瓦窑(现称廖山)、梅菉头、坡心岭等村制作飘色,于元宵节游行表演。    据了解,当地家长们都争相让自家的孩子扮演飘色的原因,一是出于喜欢;二是荣耀心理,扮演孩童在同伴中可以炫耀;三是觉得扮演飘色的孩子会得到神灵的眷顾保佑,顺利成长,因为年例是为神做的。从民间艺术普遍的历史源头和飘色活动的全过程看,早期吴川飘色确实与 “游神赛会”有关,是民众祈求保平安、赐丰年的祭神求福活动。我们认为,吴川飘色的起源,是上述三种说法的结合。现代吴川飘色经过多年演变,已和封建迷信脱离关系,逐渐成为一种健康的文化艺术。   我们看到的历史仅仅是文本的,此中该凝结着多少先人的心血?!吴川民间艺术协会主席告诉我们:“正想着如何利用先进手段,突破现有的飘色造型和技艺,使之受到越来越多的游客青睐。”民间艺术的火把,就这样一步步的传承发展下来,更需要很好的继承下去。寻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艺术队伍面临着技艺传承问题,连收入可观的梅菉头也不很乐观,梁师傅说:“技艺制作方面,和其他地方一样,分会中真正从事飘色设计制作的都是一些老年师傅。培养新人方面稍微好一点,但都是老年人居多,年轻的有几个,不过兴趣不是很大。手艺方面,改革创新的固然不少,可也有一些技艺早已失传了。”   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就是多数年轻人对传统民间艺术不很感兴趣。众多的民间艺术,基本上靠民众直接承传,几千年的接力棒传至今日,掌棒者多数年逾花甲。老艺人的逝世无可挽回,而

文档评论(0)

178981183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