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和秦州.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杜甫和秦州

杜甫和秦州   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7月,杜甫辞去华州(今陕西华县)司功参军的职务,携妻带子,翻越重重陇坂(今关山),来到了秦州(今甘肃天水市),时年四十八岁。   “在杜甫的一生,七五九年是他最艰苦的一年,可是他这一年的诗歌创作,尤其是‘三吏’、‘三别’以及陇右的一部分诗却达到了最高的成就。”(冯至《杜甫传》)也可以说,流寓秦州虽然只有短短的三个月时间,却成为杜甫诗歌创作的一个分水岭。   乾元二年,即公元759年,是唐王朝由极盛转向衰败的 “安史之乱”发生后的第五年,国家危难,战伐四起;朝政腐败,奸佞当权;百姓流离失所,怨声载道。而作为曾经心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一朴素政治理想的杜甫,因房琯罢相一事遭构陷贬谪华州后,对从政和王权也有了比较明晰的认识:“平生独愿往,惆怅年半百。罢官亦由人,何事拘形役。”(杜甫《立秋后题》)于是,他将痛楚的目光投向了关外——向西而行:那里比起关中平原和中原大地,尚是一块没有战事纷扰相对来说比较宁静和平安的栖息之地。   杜甫在辞官之后,之所以选择了西行秦州,还有一个极为内在的原因就是投靠亲友:也因房琯罢相一案受牵连被贬秦州的京都大云寺主持、旧友赞公(住秦州西枝村,今天水市北道区甘泉乡西枝村),从侄杜佐(住秦州东柯谷,今天水市北道区街子乡子美村)。“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杜甫《秦州杂诗·之一》)但这种投靠并没有改变杜甫原本就极为困顿的生活境况,在《空囊》一诗中,他用“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四句话将自己无衣、无食也无钱的困窘与无奈作了很准确的描述。在秦州,为了生计和一家老小的饱暖,他不得不起早贪黑地采药、凉药、卖药,有时也靠亲友、新朋的周济过着极其艰辛的日子……但这一切似乎并没有妨碍杜甫在诗歌艺术上执着的追求和在创作上的日臻完美,在短短的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从麦积山到南郭寺,从东柯谷到魏嚣宫,他的足迹遍及古秦州的山山水水,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秦州杂诗二十首》以及其它一些纪行、怀亲、咏物、遣兴的诗共计一百零一首。如果以平均数来算,几乎是每天一首。我想,这大概就是“江山不幸诗人幸”的最为直接的体现吧。   朱东润在《杜甫叙论》中说“乾元二年是一座大关,在这以前,杜甫的诗还没有超过唐代其他诗人,在这年以后,唐代诗人便很少有超过杜甫的了。”而我想,这种超越决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一次艰苦爬涉,而是杜甫那颗饱经了战乱与贫穷、苦难与灾祸的灵魂对人生、命运、国家、民族的一次重新审视与沉思——古老的秦州大地在这一年承担了一位旷世的天才诗人内心最为诚挚的泪与血、歌与哭!   秦州有幸!在这一年,用它秋天一样的赤诚和热情迎接着这位心怀忧患、满目悲愁与苍凉、无家可归又缺衣少食的诗人。“我衰更懒拙,生事不自谋。……无食问乐土,无衣思南州。……溪谷无异石,塞田始微收。岂复慰老夫?惆然难久留。日色隐孤戍乌啼满城头。中霄驱车去,饮马寒塘流。磊落星月高,苍茫去雾浮。大哉乾坤内,吾道长悠悠。”(杜甫《发秦州》)   秦州不幸!在这一年,它没有将这样一位诗人永远地留在自己的怀抱中——它无法给诗人一块可以养家活口的向阳的坡地,也不能给诗人一间可以遮风挡雨的草屋。“……我生苦飘荡,何时有终极!……马嘶思故枥,归鸟尽敛翼。古来聚散地,宿昔长荆棘。相看俱衰年。出处各努力。”(杜甫《别赞上人》)   公元759 年10 月,一个霜迹斑驳的傍晚,初升的一轮铜色之月用它的不舍与无奈默默地为即将离去的诗人送行……而对于居住在秦州城里的大多数老百姓来,他的到来和离去,只不过是一个江湖郎中在街面上短暂的勾留而已。 ================== 杜甫与赞公和尚在秦州 ??? 古秦州的天水,自古以来就是达官名流光顾驻足之地,唐朝大诗人杜甫和高僧赞公也曾经来到过这里,并且客居数月。两人在这块土地上演义了一段至诚至切的友谊故事,杜甫将这一切用诗书的形式记载下来留给后人,使天水蒙上了一层神秘的文化色彩。“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就是其中的诗句,说的是他和当年的赞公大师在秦州相濡以沫,闲适乡野,恬淡晚年的梦想。   赞公和杜甫本是京都长安的高僧名流,为何双双来到当时已为边陲的秦州?   富庶美丽的秦州是怎样接纳他们的?   二人在秦州大地上又是怎样往来生活的?   ……   诸多的疑问、猜想已经成为从古至今人们谈论诗圣杜甫的话题之一。   公元755年,即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史思明相继发动叛乱,一度攻入唐朝首都长安。唐玄宗逃难奔蜀,太子李亨乘机在灵武继位,名号肃宗,自此,拉开了玄宗和肃宗父子之间的权力斗争。为了扎稳脚根,把住权位,肃宗极力排斥玄宗旧臣,宰相房成为首革之人,被罢去相位,同党受株连,京师大云寺主持赞公和杜甫均为房至交,因而皆受牵连。赞公被贬,只身西去秦州,杜甫出走华州

文档评论(0)

dar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