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發达地区新型工业化路径的选择.docVIP

欠發达地区新型工业化路径的选择.doc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欠發达地区新型工业化路径的选择

欠发达地区新型工业化路径的选择 ——关于宿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调查与思考 市政府研究室 宿迁是拥有529万人口的传统农业大市,属欠发达地区。“十一五”时期,是宿迁从工业化初期加速发展,向工业化中期不断迈进,全力推进工业起飞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于推动宿迁可持续发展,实现后发快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深入调研,我们认为在选择工业化道路问题上,宿迁不能完全照搬沿袭先进地区工业化模式,而应立足自身实际,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走一条具有宿迁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关于我市新型工业化水平的判断和评估 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是经济发展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也是我市加快发展、实现更大突破的核心所在。建市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我市一直高度重视发展工业经济,全力实施“工业突破”战略,坚持每年都是工业突破年和项目推进年,工业生产全面提速,经济规模迅速扩大,经济效益大幅提高。从建市初的1996年到2006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8%,工业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由22.4%提高到44.3%,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8.9%提高到34.3%。新型工业化要求做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对照这些要求进行分析,我们认为我市新型工业化尚处于较低层次和水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业总量初具规模,但产业层次不高。 2006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5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10户,从业人员15.24万人,实现工业增加值80.2亿元,销售收入278亿元,利税20.5亿元。但从整体上看,我市工业产业层次依然很低。在产业构成上,传统产业比重较大,高新技术产业发育不足。私营工业企业主要从事加工业,其中从事农副食品加工、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制造和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的占私营工业企业的64%。全部规模以上企业中,仅有43户企业属高新技术产业,且产品多为初级产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基本是空白。在企业规模上,企业集中度低,规模小而分散,缺乏大企业集团的强力支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仅有洋河、双沟2个大型企业,江苏苏华达新材料有限公司等30户企业为中型企业,其余978户企业均为小型企业。 (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但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自主创新则是第一竞争力,是确保企业能够长期发展并根据市场变化快速应变的最基础、最核心能力。建市以来,我市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目前,全市已建立企业研发机构66家。高新技术企业从无到有,目前全市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4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67家。全市拥有一大批国家免检产品、省名牌产品和市名牌产品以及国家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和市知名商标。同时,我市在发展阶段上处于工业化初期,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仍为粗放型增长。一是经济增长中投资拉动较大。从建市至2006年底,我市经济年均增速为1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为11.9%,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以年均39.2%的增长速度大幅度扩张。二是科技贡献率不高。建市以来,资本要素对宿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8.3%,劳动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7.7%。三是社会生产效率不高。我市的劳动生产率仅有13149元/人,在全省最低,仅为苏州市的14.8%,苏北五市平均水平的62.8%。 (三)产业集聚度显著提升,但整体竞争力较弱。 培育产业集群,发挥集群效应,是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必然选择。从区域来看,我市开发区企业迅速增加,集聚效应日趋明显。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落户在市、县(区)开发区内的有364户,占企业总数的36%。从行业来看,酿酒食品、木制品、纺织服装、金属冶炼及压延、化工医药、玻璃建材等,已成长为全市的支柱产业,并呈现出集群发展的良好态势。2006年实现增加值65.2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1.2%。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与我市加快工业化进程的要求相比,目前全市产业集群效应不大,经济总量和产业规模偏小。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仅占全省的0.8%,是苏北五市平均水平的30.5%;工业企业户均销售收入占全省平均水平的28.3%,户均利税占全省平均水平的27%,户均利润占全省平均水平的16.4%。企业单体规模较小。2006年,全市最大的企业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的销售收入仅相当于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的十五分之一,盐城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的八分之一,连云港益海粮油有限公司的五分之一。产业配套能力比较薄弱,本地产品满足不了要求,如家具制造企业所需的原材料大多从外地购进,生产成本高。 (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明显加快,但服务工业发展能力仍然不足。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

文档评论(0)

df9v4fz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