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京市各区县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三政治期末试题分类汇编(文化生活)
(一)文化与生活
(2015朝阳三模)25.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说:“人们在根本上所称为艺术作品的,总是理解为人的一个创造物,以便把它和自然作用的结果区别开来。”对此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艺术作品源于对自然的摹写
③纯粹的自然物不能称之为文化 ④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15昌平期末4.)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让无数人感怀感动,让人动容的不仅仅是对父母的爱、对青春的追问与反思,更饱含了人们对过去生活的反省。这表明
A.文化创新促进文化繁荣 B. 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C.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D. 文化提升人的科学素养
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政治
(2015海淀三模)13.一台老式缝纫机、一张斑驳的老粮票、一把沉甸甸的铜制门锁……这些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老物件,如今又重新唤起人们的关注。某地开展的“城市记忆——老物件里捡拾难忘岁月”主题活动获得市民积极响应。老物件也有大魅力,这是因为老物件是
①特定时代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②对特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
③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A.①②????? B.①③??????C.②④?? ?? D.③④
1、(2015西城期末2.) “机械龙马”(右图)是法中团队为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巡游表演①中法文化传统具有近似性
②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精神武器
③文化与政治的相互交融
④文化在交流中创新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2015丰台期末2.) 古语云: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A.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B.文化竞争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
C.随着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社会的民主法治建设会更加完善
D.文化生产的发展壮大,文化领域会出现新兴的产业和部门
2、(2015石景山期末1.)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有着多彩的民族风情、深厚的历史底蕴,将这些文化资源与旅游相结合,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沟通,增进了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这表明
A.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必然促进社会发展B.文化与经济、政治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
C.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D.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都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9、(2015昌平期末1.)“看!有只狐狸!”一只用麦秸制成的狐狸蹲坐在硕大的红色集装箱上,注视着林立的高楼、川流不息的街道。这个名为《城市狐狸》的雕塑作品陈列在某市公园。公共艺术正在用独特的方式,越来越深入地融入城市生活,给城市增添了文化气息。这说明公共艺术能够
①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 ②反映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③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④决定城市未来的经济发展
A.①② B. 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5届怀柔适应)25.电影《狼图腾》以上个世纪60年代中国内蒙古最后一片原始草原为背景,以一群活生生的当地牧民和上山下乡来到此地的北京知青为生活原型,描述了人类与狼群相克共生的关系。影片由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法国著名导演让·雅克·阿诺执导,采用大量的3D技术,实景拍摄。影片不仅向人们传导了和谐共生的生态价值观,也获得了可观的票房收入。这表明
①文化与经济之间有经相互交融的关系②文艺创作脱离社会实践就会成为无根浮萍
③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④优秀的文艺作品必须以市场为导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文化对人的影响
5、(2015东城期末7.)《中华好诗词》栏目在台湾也受到热捧,几个台湾选手更是表现出色。文化上的同根同源,是任何政治分歧也不能抹杀的。这说明
A.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B.中华诗词是维系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
C.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基础D.政治对文化有深刻的影响
6、(2015丰台期末1.)在北方某超大城市的一个过街天桥上,一位退休的老人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打扫路人留下的垃圾。他的事例引起了人们内心的共鸣,一些年轻人随后也加入这一行列。这表明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和友善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行为方式
C.传统道德早已在继承中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