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科学概论期末复习.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歷史科学概论期末复习

历史科学概论期末复习 名词解释(4个) 史德: 章学诚在其史德篇中定义为“著书者之心术”,就是“尽其天而不益以人”,是说不能掺进“违理以自用”、“性以自咨”的主观情绪,也就是史家作史能否忠实于客观史实、论断是否公正的一种品德。他认为“史德”更重要的还在于分清史家主观与历史客观,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要尽可能地如实反映客观史实,尊重历史真相。 中国文化二周说: 源于雷海宗提出的中国文化两周的理论,是相对于每个过去的伟大文明都必将经历发展、兴盛、衰落与最后灭亡的中国独有的历史发展周期。他认为中国四千年来的历史可分为两大周,从殷商时代至五胡乱华走完了文化的第一周,其后由于受到外来思想的刺激,再从南北朝隋唐五代起至清末以降创造了文化的第二周,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 史学革命: 1958年,随着经济“大跃进”的发展,史学界也提出了“大跃进”的要求。史学革命应运而生。1958年3月10日,陈伯达在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提出了“厚今薄古”的口号,成为“史学革命”的导火线。史学革命是学生对老师、晚辈对前辈、政工人员对专业人员的“教育”运动。1958年的“史学革命”是“片面反封建”倾向的恶性复活,导致历史主义原则丧失了任何约束力。它是打破王朝体系,建立人民史体系的“革命”。它埋下了此后史学界所有冲突的根,导致史学界上层的深刻分化。 五朵金花: 建国初期,权力中枢对史学具有浓厚兴趣,毛泽东对史学注重现实、推崇致用的期待与学者们对现实政治的关注所导致的“以服务现实为荣、脱离现实为耻”的治学取向和学术环境催生了“五朵金花”问题。“五朵金花”问题指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以及汉民族形成问题。它们共同承担着意识形态使命,具有“以论带史”,用中国史料与事实来印证西方历史模式或理论(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的)的某些论断的共同特点。尽管其受到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但不能因此而否定它们所具有的学术价值。 厚今薄古: “史学革命”时期针对“厚古薄今”而提出的口号。“厚古薄今”表现为厚古代史薄现代史,厚资料薄理论的“唯史料论”与厚专史薄通史的考据倾向。而“厚今薄古”则最初被理解为厚近代史薄古代史,厚理论薄资料,厚通史薄专史;稍后被理解为要厚劳动人民的历史薄剥削阶级的历史;最后发展为“打破王朝体系”、“写没有帝王将相的中国通史”,直至导致“见地主就骂,见封建就反”的“狭隘的阶级观点”的大泛滥,从而引发了“历史主义与阶级观点关系”的激烈论战。 社会形态: 社会形态指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构成社会在一定历史阶段的具体存在形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特有的范畴。马克思提出的五种社会形态说(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指的是一种社会发展演变规律,此理论提出之初仅限于西欧社会,是为了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上升阶段的资本主义永恒论,但传入俄国后其适用范围被不断扩大,曾一度深深影响过中苏等国几代学者。 新史学: “新史学”最初针对具有“四弊二病”的旧史学提出,其后含义逐渐变化。一指经何炳松引进的美国史家鲁滨逊所著《新史学》;二指以唯物史观为中心的史学,1930年出版的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被称为“新史学的曙光”。20世纪40年代起,“新史学”指有别于旧史学的新兴史学,包括20世纪初提出的“新史学”与后来形成的唯物史观史学,但不包括国外传入的历史学派。50年代以后,随着唯物史观史学成为史学主流,“新史学”专指20世纪初的“新史学”,而不包含唯物史观史学。80年代以来,“新史学”的概念又转而用来指20世纪初的“新史学”、国外各种历史观与历史学派,或包括唯物史观史学,或不包括唯物史观史学。 郭沫若: 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四川乐山人,著名学者、诗人、文学家、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与书法家,著有《青铜时代》、《十批判书》等著作,重庆“新史学会”发起人之一,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开拓时期代表人物。1930年出版《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被称为“新史学的曙光”,此书将历史学与考古学、古文字学相结合,从对各种考古文物的分析和甲骨文的解释,来论证中国古代社会问题,以唯物史观研究中国古史,被称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里程碑。 长时段理论: 第二代年鉴学派代表人物布罗代尔在继承和发展总体史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关于历史时间的理论。他将历史时间分为长时段、中时段和短时段,借此来分别表达三个不同层次的历史运动。其中,长时段是几乎不动的历史时间,反映了人们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一种近乎自然史的时间,或称地理、生态环境的时间。他认为长时段历史,即结构,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长期的决定性的作用。 常乃悳: 常乃悳,字燕生,山西榆次人,中国青年党常委兼文化运动委员会主任,相对主义史学家,著

文档评论(0)

df9v4fz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