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章 历史文化
第一节 勐统镇历史沿革
勐统镇在元末设万户,录属镇康路。
明洪武年(公元1268)年入中归附,招抚夷众,置湾甸县授正长官司,设猛硐二岗。
(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属湾甸县。
永乐元年(公元1402年)于明天设长官司,又改为知州,直录云南布政司。
清朝时录属永昌军民府湾甸土知州。民国元年废府设县,录属保山 。
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划归昌宁县,设勐统乡。
民国二十三年,全县辖五个区,勐统录属第四区。
民国二十四年设勐统镇。1950年昌宁县解放后,宣布正式成立勐统镇和大地乡,设昌宁县为第四区录属更戛。
1958年9月,成立红星公社。
1961年改称勐统公社。
1961年至1962年,将勐统公社划分为勐统、新庆两个公社。
1963年至1968年,勐统公社划分为勐统、回龙、新庆、长山、大城、大河、芒德6个小公社录属更戛区。
1969年4月勐统设永忠公社。
1972年改称勐统公社。
1983年5月改称勐统区1988年2月撤区建乡。
2001年8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乡建镇至今,称勐统镇,下辖酒药寨、勐统、新庆、小勐统、长山、板家寨、马家田、刺竹山、大河9个村民委员会,139个村民小组。
古代政治
土司考(tu si kao)
勐统古代政治及其发展历史,是一部活生生的土司统治见证史。昌宁县文官所现存末代土司执政的印玺、刀、红黑旗为据,查可考历史资料证明,自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起至民国末期,勐统土司制沿袭28任,共546年,直至末代土司消亡。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对傣族景氏土司景功及其家族给予宽大处理,景功先后曾任县政协委员,景氏土司的后代至今仍在勐统的土地上修养生息,与其他同胞一道享受着民族平等和政治自由,生活富足,安居乐业。
(一)土司制度
土司制度是封建王朝为巩固边疆、统治少数民族地区而建立的一种政治制度。中央政权给各族(部落)首领封官定职,划定辖区,土司(官)在辖区内行使国家权力。
此制可以上溯到蜀汉,至元明基本形成较完整的体制。清朝继续沿用,直到民国末期。
土司制度是当时的中央朝廷“以夷治夷”、“土官治土民”政策的具体体现。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居住较多的省份。历史上,有些部落族长长期保持着奴隶制,这些大小部落首领就是后来土司的前身。据《云南概况》载:云南共有土司二百五十八家,勐统(湾甸)景氏土司就是其中之一。中央朝廷对土司(官)的管理,不像对流官那样严密,是非常宽松的。一般有三个条件:一是承认并服从中央政权。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条件;二是“朝贡和差发”。“朝贡”就是土司定期(一年或是几年)向朝廷进贡本地特产。如金、银、象、马、鹿茸、酒、茶之类,数量不定。“差发”就是规定土司每年缴纳一定数量的银钱——相当于上交土地租赋(勐统土司景宋时贡马一匹,景在帮时差发银50两)。三是征调。遇到战争,中央朝廷可征调土司出征。土司要出人马,被征的土民要自筹粮饷。征兵时,先实行指派,后改为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独子不征。土司在自己的辖区内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生杀予夺。辖区内的一切都是土司的私有财产,辖区人民是土司的奴隶。土司是政治、经济、军事、宗教首领,实际成了一个土皇帝。他们都把自己的辖区叫做“江山”。土司根据辖区面积的大小和人口的多少定官衔的高低。官分文武二职,文职有土知府、土知州、土知县、土同知、土通判等,属隶部管辖;武职有宣慰使、宣抚使、土巡检、土守备、土千总、土把总等,属兵部管辖。勐统(湾甸)土司属文职。
土司的职位实行世袭制,一般由长子继承。由于朝廷的松泛管理和世袭体制,使得景氏土司在自己辖区内演绎了28任500多年的历史。
(二)勐统(湾甸)景氏土司的世袭沿革
首任土司刀景发,本是汉族,系江南仪微县景家镇人(亦说是江西景德镇籍)后来与傣族成婚。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2年)随沐英军队入滇。元末万户,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设湾甸县,授正长官。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改设湾甸长官司,不久改为湾甸土知州,景发为知州,朝廷给印章、金牌(当时授予五品官)。景发时所辖疆域较大:东至大侯州县(今云县)南至镇康,西至金齿(保山)、施甸长官司界(今施甸县界),北至顺宁(今凤庆)界。
第二任土司刀景宋。明永乐年七年,景发子景宋入朝贡一马,赐与如例,得袭土司。
第三任土司为刀景项。据《云南史料从刊》第八辑载:“故男刀景项,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正月袭。”
第四任土司为景办发。《云南史料丛刊》第八辑载:“故男景办发玄德八年(公元1433年)十一月袭:奉宣德皇帝圣旨,景办发准袭土官知州刀景项职事,还订文书体勘,如有不应袭,另有定夺,钦此。”
第五任为景隆发。“故男景隆发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十二月奉圣旨准袭,还订文书与三司官再行全勘明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