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立军作业.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肖立军作业

从安史之乱看唐代地方“道—镇”的设置 2010级中国古代史 周二保 摘要:唐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地方行政体制和职官制度变革的时代,它继承隋朝的改革体制,一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两级地方行政体制—“州县”为“道镇—州—县”三级地方行政体制,职官制度也随其变化,这一切的催化剂就是把盛唐王朝带入深渊的八年“安史之乱”。 关键词: 唐代 安史之乱 道—镇 唐代的“道”的设置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唐前期监察性的“道”;二是唐中后期即安史之乱后地方实体性的“道”。这样从前期监察性的“道”到中后期地方实体性的“道”的转变过程标志着高于州县一级的新一级行政体制“道—镇”的最终形成。那么它具体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呢?史料有哪些呢? 第一,唐前期地方监察性的“道”。史料记录分析如下: 贞观元年,按山川地形便分全国为十道,设巡察使,形式上虽为地理区划,其实暗含监察区的意味。 唐睿宗景云二年,更巡察使为按察使,并改差遣制为常置制,从现在开始有了地方实体性的寓意; 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在分全国十道为十五道的同时,在“每道置采访使检查非法,如汉刺史之职”,并让各采访使兼任各要州的刺史,因此而定下正式的监察区体制。天宝末年,采访使又兼任黜陟使,掌握地方官吏的黜陟大权,虽此时仍为监察性,但固定的监察区置固定的监察官员,已有变味的危险。在这里,我们加上一句:“唐玄宗设置的监察区一方面是形势所趋,另一方面则是他早年踌躇满志大有“吞并四夷”之思的表现,开元盛世使唐玄宗对形势充满信心不去顾及监察区的变化前景。然而,监察区一经固定,监察官员一任常职,变为行政区行政官员的可能性就是指日可待了,只要一有催化剂就能促成这一转变。 第二,唐中后期地方实体性的“道”的过渡过程及史料分析。 1、根据《唐会要》卷七八:永徽以后除都督带使持节,即是节度使,不带节者不是节度使。所以节度使之差遣始于永徽年间。不过此时节度使为临时差遣,事毕即罢。据《资治通鉴》卷二一〇云节度之名是景云元年自幽州镇薛纳始,即可以看成是自薛纳起而节度使固定化,而节度使成为固定职务并拥有固定辖区于治所则始于《唐会要》中记载唐景云二年敕贺拔延嗣除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节度使之设置在唐玄宗开元年间逐渐增加,唐玄宗为了边防需要,在边境地带设置了10个节度使辖区即方镇,即《唐语林》所说:“明皇天宝元年,置十节度经略使以备边,曰安西、曰北庭、曰河西,以备西边;曰朔方、曰河东、曰范阳,以备北边;曰平卢,以备东边;曰陇右、曰剑南,以备西边;曰岭南五府经略吗,以备南边。”十节度使之设使军权由内重外轻变为内轻外重。起初节度使只负责管理军事指挥,不管钱粮,更于民政无涉,出现危险性尚不大。如《资治通鉴》所载:“景云元年十二月,置河西节度、支度、营田等使,领凉、甘、肃、伊、瓜、沙、西七州,治凉州。”其中支度、营田即分管军资粮仗与军队屯田之事,与节度使同时并立。而节度使防区内各州之民政事务仍由刺史掌管,并接受中央派出的采访使之监察,与节度使无关。这样一来,使得军队内部权力互相制衡,又使军队与地方分别治理,节度使军权虽大亦不能专擅一方。但开元后期,权力制衡之机制逐渐受到破坏。节度使开始兼任支度、营田使,进而兼任采访使,遂集军、民、财政于一身。如张如珪就于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转幽州长史,兼御史中丞、营州都督、河北副大使,不久又加任河北道采访处置使。正好从这一年起,全国被分为十五道,采访使由流动监察变成为以道为固定监察区的检察官,对所监察之州县于是更是拥有更大的制约力,若再加黜陟使,则更具有便宜从事之专权。节度使既兼上述诸使,则专擅一方的危险已经出现。但唐玄宗对此不但不加警惕,反而变本加厉,不但使节度使兼职于财政、屯田、监察方面的使职,而且让一人兼数方镇之节度使,等于授人以叛乱之资。典型的是开元二十八年,以安禄山持节充平卢节度使、支度、营田、陆运、押两番、渤海、黑水等四府经略、处置、平卢军摄御史大夫、管内采访处置等使。四年后,于天宝三载(744年)又授为范阳长史,充范阳节度使、河北采访使。九载,又命兼河北道采访处置使,不久又令兼河东节度使。又王忠嗣于天宝五载兼陇右、河西、朔方、河东四道节度使,以“一身佩四将印,控制万里,劲兵重镇,皆归掌握,自国初以来,未之有也”。权力腐人,这些节度使“据险要,专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在条件成熟,即朝廷政治腐败之时,何得不反?唐玄宗使其宠臣安禄山身兼范阳、平卢二州及河东的节度使外又兼任河北道采访使,开了集军、民、财政大权于一身,合方镇与道为一体的先例,麻烦随后就接踵而至了。安禄山叛乱搅了唐玄宗的太平美梦,接着为平叛,继而采取战时紧急政策在全国遍设节度使,建立起方镇,就这样新的三级行政体制在金戈铁马的撞击声中冒头了。

文档评论(0)

dart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