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安全防护装置保障交通安全.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汽車安全防护装置保障交通安全

汽车安全防护装置保障交通安全 在发生汽车碰撞事故时 此时,仪表板、转向盘、风窗支柱、风窗玻璃、风窗框上横梁等往往会与人体的胸、腹或头部相撞,成为主要致伤构伤。现代汽车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安全防护装置的基本功能和结构原理 发生汽车碰撞事故时,运动急剧停止、缺乏缓冲距离以及人体与尖硬物接触都会导致严重伤亡。因此,汽车安全防护装置的基本功能和结构原理可归纳为:1、对乘员施加约束使之避免在汽车碰撞时与车内物体撞击或被甩出车外2、产生软缓冲作用,亦即构件以适当的变形距离吸收撞击能量,或者说速度逐渐下降而避免出现较大的减速度和碰撞力; 3、加大人体与汽车构件的接触面积,避免产生点接触从而使碰撞造成的单位面积挤压力减少或使碰撞力转移到人体非要害部位。 汽车防护安全装置分为车内防护和车外防护,车内防护有: 安全带 图1 安全带是最有效的防护装置,可以大幅度地降低碰撞事故的受伤率和死亡率。这一点已被国外大量使用实践证明。最常用的三点式安全带的各个组成部分。带子由结实的合成纤维织成,包括斜跨前胸的肩带,绕过人体胯部的腰带。在座椅的外侧和内侧地板上各有一个固定点,第三个固定点位于座椅外侧车身支柱的上方。 绕过上方固定点的环状导向板,带子伸入车身支柱内腔并卷在支柱下端的收卷器内。乘员胯部内侧附近有一个插扣,插扣由插板(松套在带子上)和锁扣(与内侧地板固定点相连)两部分组成,该两部分插合后即可将科员约束在座椅上。按下插扣的红色按钮就能解除约束。收卷器有好几种结构型式,功能较完备的是紧急锁止式收卷器(ELR)。该种结构在正常情况下,安全带对人体上部并不起约束作用。当乘员向前弯腰时,带子可从收卷器经由上方固定点的导向板被拉出;而当乘员回复正常坐姿时,收卷器又会自动将带子收起,使带子随时保持与人体贴合。但在紧急情况下——亦即汽车减速度超过预定数值时或车身严重倾斜时,收卷器会将带子卡住从而对乘员产生有效的约束。 公安部1992年11月15日发布《关于驾驶和乘坐小型客车必须使用安全带的通知》,规定上路行驶的小型客车驾驶人和前排乘车人必须使用安全带,并于1993年7月1日起生效。并且规定自2012年3月1日起新定型的客车、货车,自2012年9月1日起在产的客车、货车所有坐椅均应装置汽车安全带。 气囊 气囊在汽车正面碰撞时能防止乘员与其前方的物体撞击。气囊平时折叠在转向盘毂内或仪表板内,必要时可在极短时间(碰撞开始后0.03~0.05s)内充满气体而呈球形,以填补乘员与室内物体之间的空间。气囊通常采用氮气。 气源可以是高压(约15MPa)钢瓶或是设置在气囊下方的气体发生器。装设在汽车内的碰撞传感器发出的讯号可点燃电气雷管炸开高压钢瓶的封口或者点然气体发生器内的气体发生剂,使气囊迅速充气。 研究表明,有气囊装置的轿车发生正面撞车,驾驶者的死亡率,大轿车降低了30%,中型轿车降低11%,小型轿车降低14%。 公共汽车和卡车一般无安全气囊;一些价格非常低的多数不装安全气囊或者选装安全气囊,即使是标配,也以标配1个安全气囊的车型占了大多数。 头枕 头枕是在汽车后部受撞击时限制人的头部向后运动的装置,这样可避免颈椎受伤,而严重的颈椎受伤可能使其内部神经(脊髓)受伤,导致颈部以下全身瘫痪(高位截瘫)。 头枕 安全玻璃 ??轿车用安全玻璃主要有夹层玻璃、钢化玻璃、区域钢化玻璃、电热玻璃、双层中空玻璃、屏显风窗玻璃及防弹玻璃等,一般应用在车辆的不同部位。   前风挡玻璃常选用A类夹层玻璃,具有高抗穿透性。夹层玻璃为两片玻璃基片加注入有机材料物质层的“三明治”式构造,玻璃基片的种类决定了耐抗性、隔热性等;夹层所用物质以PVB(学名“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居多,PVB是一种合成树脂,本身有良好的透光、耐水、耐温、抗冲击等特性,还可以与玻璃很好低黏合在一起,夹层厚度一般在0.38~1.52毫米之间。另外,如今一些前风挡玻璃还会结合无雨刷(玻璃外表面增加了一层憎水膜,以防雨水滞留)、H.U.D屏显(视区部分镀膜,类似战斗机将仪表显示通过光学系统打在玻璃上)等技术,使其看起来更实用。   在夹层玻璃的基础上,再加入若干特殊材质的丝线,即可制成夹丝夹层玻璃。除具备夹层玻璃的优点外,这种新玻璃还能在通电后表面温度会升到35度以上,从而达到防雾、除霜、加热的目的,适合应用于前、后风挡玻璃、侧窗玻璃等。   后挡与侧窗玻璃多为钢化玻璃。所谓钢化,就是将玻璃加热到熔点,消除掉内部张力,随即快速均匀冷却,此时玻璃的强度将提升到普通玻璃的4倍以上,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抗冲、压、弯等应力也有显著增强。   钢化玻璃中还有一类区域钢化玻璃,制造时分区域来控制玻璃的钢化程度,可用作一些低价位车型的前风挡玻璃。实际上,这个

文档评论(0)

cv7c8hj6b4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