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诗四首.导学案doc.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0诗四首.导学案doc

英华中学高效课堂导学案 课题:30、《诗四首》 编写人:邓 勇 审批人:吴 云 第一课时 预习课: 1、资料助读。(8分钟) 陶渊明(约365—427),东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陶渊明的祖父做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主要作品有:《归园田居五首》、《饮酒二十首》、《自祭文》等。 《归园田居》(其三)写于陶渊明辞官归隐后的第二年,其时诗人正过着“躬耕自居”的隐居生活,《归园田居》五首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旧居、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 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九岁就负有才名,年十九,赴京城试,举解头(即第一名举子),二十一岁成进士,后官至尚书右丞。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称其为“诗佛”。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无论律诗、绝句等都有流传入口的佳篇。王维又是一位著名的绘画大师。苏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练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著有《王右丞集》二十八卷。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使至塞上》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2、默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好停顿。(6分钟) 3、结合注释及资料书,读懂诗歌大意。(6分钟) 早读课: 1、朗读《归园田居》(其三)、《使至塞上》,读准、读顺。(10分钟) 2、背诵《归园田居》(其三)、《使至塞上》。(10分钟) 正课: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二首诗。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内涵。 3、培养自己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学习过程 一、学习《归园田居》(其三),方法指导:(20分钟) 1、自由读课文,结合注释及资料书,读懂诗歌大意,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标记。(3分钟) 2、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不理解的地方。(3分钟) 3、再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0分钟) (1)这首诗可以分几层意思?(2分钟) (2)“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2分钟) (3)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首诗的画面。(要求结合人物身份、举止、心情)(3分钟) (4)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3分钟) 4、小结:这首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钟) 5、试背这首诗。(2分钟) 二、学习《使至塞上》,方法指导:(20分钟) 1、自由读课文,结合注释及资料书,读懂诗歌大意,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标记。(3分钟) 2、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不理解的地方。(3分钟) 3、再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0分钟) (1)出使的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3分钟) (2) “征蓬出汉塞,归燕入胡天”该如何理解?(2分钟) (3)品味“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美,用自己的话描述这种“千古奇观”。(3分钟) (4)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2分钟) 4、小结:这首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钟) 5、试背这首诗。(2分钟) 三、日清过关。 第二课时 预习课: 1、资料助读。(8分钟)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唐时属安西都护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 杜甫有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主要作品有《李太白集》。 唐开元十四年(726年),诗人李白怀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之情,出蜀东下,《渡荆门送别》即在旅游途中所作,从诗意看,诗人与送行者同舟共发,是在舟中吟送。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春天,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此时,陈与义被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g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