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瓢诗话
《一瓢诗话》学院:文学院 班级:09中文B班 姓名:鲁智珍 学号要:《一瓤诗话》不仅继承并阐发了《原诗》中的一些重要诗歌理论, 而且自抒心得发表了先师未谈及或涉及不深的诗歌创作的见解。《一瓢诗话》主张“胸襟”与“人品”是诗歌创作的根本,重视诗歌的独创精神,标榜诗歌的独创精神,倡导严谨、重苦吟的诗歌创作过程和方法,并提出宽容与开放为核心的诗歌批评欣赏观。 关键词:《一瓢诗话》 胸襟说与人品说 《原诗》 独创薛雪(1681-17637),字生白,号一瓢,江苏吴县(今苏州)人。他擅长书画,精通医术,和格调派作家沈德潜同为清代诗论家叶燮的弟子。薛雪著有《一瓢诗话》,自述写诗和研读前人诗话的心得,品评诗歌,对世人俗病陋习,痛下针砭。诗话共一卷230则,在诗歌的创作和批评欣赏上都有其独到之处。但其诗名为医所掩气徐世昌, 其《一瓢诗话》亦默默无闻, 罕见评述者, 惟有沈树可谓有识之士, 于《一飘诗话跋》中赞日“ 是编自抒心得, 痛针俗病,凡所指斥, 皆能洞中家窍, 非好为叫嚣者比 先生于诗亦可谓三折脓矣。” 薛雪不仅善为人医病, 也是痛针刀诗病的良医, 此决非过誉之词。一、《一瓢诗话》与《原诗》《一瓤诗话》不仅继承并阐发了《原诗》中的一些重要诗歌理论, 而且自抒心得气发表了不少其师叶燮并未谈及或涉及不深的诗歌创作的见解, 有新的理论建树, 有其独立存在的美学价值, 决不可视其为《原诗》的理论翻版而小觑之。《一瓤诗话》在理论的系统性、严密性等方面自然尚难与《原诗》比肩, 但它基本上围绕着作者、作品、读者或者说创作、作品、欣赏三个中心从不同角度展开评述, 还是比较周全的, 而其中常有真知灼见在闪光。叶燮指出“诗始于《三百篇》,而规模体具于汉,自是而魏而六朝、经唐、历宋、元、明以至昭代”,并指出诗歌创作应该根据事情、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后人无前人,何以有其端绪;前人无后人,何以竟其弓伸”,批判“执其源而遗其流”和“得其流而弃其源”的两种错误倾向.指出要知道因流溯源。“循末以返本”。薛雪对于诗歌发展的源头是这样看的:“以击壤、康衢之类为发源”。诗歌发展之流,就其大体而论,薛雪说:“由三百篇而降,则滥觞于汉、魏、六朝,浸广于唐、宋、元、明,以及昭代”。薛雪在诗歌大致的发展之流程继承了叶燮的说法。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如果说叶燮批判了“执其源而遗其流”和“得其流而弃其源”的两种错误倾向。那么薛雪在承袭其师向观点上,更注重沿波讨源。他这么做的目的在于说明诗作者应如《三百篇》一样,因事感物而作,源于生活体验,不可无病呻吟。可见。薛雪所注重的诗源观,指出不仅仅要重视诗的形式,更加要重视诗的内容。源流问题肃清之后,叶燮和薛雪也分别谈到了诗的“正、变”的问题。针对复古派许多作家都知“正”不知“变”的情况,叶燮则提出诗不可不变,认为诗歌发展的历史就是由“正”发展到极致开始衰亡然后出现了“变”,而这种“变”开始发展又出现新的“正”,文学就是在这种正变的循环往复中前进的。二、胸襟说薛雪的诗歌创作论是以“胸襟说”为基础的。他继承叶燮的观点,认为诗人有胸襟是诗歌创作的基本条件。薛雪非常重视诗人的道德修养,谓“著作以人品为先,文章次之。不可以‘不以人废言’为借口”。认为只有心志纯正.才能表达高尚情操,才能写出好诗。这与很多诗论家的观点也是比较相近的。薛雪说:“诗者,心之言、志之声也。心不正,则言不正,志不正,则声不正,心志不正,则诗亦不正”,也就是“歪”。可见能做好诗的人要有高尚的人品,这侧重于个人的修养,而胸襟则是在人品的基础上对天地万物的人生态度。诗人不仅要具有胸襟还包括要有远见卓识,诗人对世间万事万物洞察能力是诗人正确认识、反映生活的前提。没有这样的前提是诗歌创作的一大障碍。他说:作诗必先有诗之基,基即人之胸襟是也。有胸襟然后能栽其性情智慧,随遇发生,随生即盛。“ 我谓作诗者, 亦必先有诗之基焉。诗之基, 其人之胸襟是也。有胸襟, 然后能载其性情、智慧、聪明、才辨以出, 随遇发生, 随生即盛。” 此论《一瓢诗话》几乎照录。可见薛雪是十分推崇叶燮的“ 胸襟” 说的, 也表明他们对作为诗人创作的主观条件“ 胸襟” 的重要性认识是一致的。“ 胸襟” 乃是对人的抱负、志向、眼光等主观意识的一种形象说法, 属于世界观的范畴。而所谓“ 有胸襟” 显然系特指远大的抱负、祟高的志趣、锐利的眼光。千古诗人推杜浣花,其诗随所遇之人、之境、之事、之物,无处不发其思君王、忧祸乱、悲时日、念友朋、吊古人、怀远道,凡欢愉、忧愁、离合、今昔之感,一一触类而起,因遇得题,因题达情,因情敷句,皆因浣花有其胸襟以为基。这里的“胸襟”是诗人创作的基础,包括人的抱负、气量、志趣、见识等。叶燮师徒所主张的胸襟主要指儒家忧国忧民的情怀,因而他们都极力推崇杜甫。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