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小学生德.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2小学生德

2、道德情感的作用 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中介 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相结合,才产生道德动机,促进道德行为 缺乏道德情感是造成知行脱节、言行不一致的主要原因 专家强调:不培养儿童的道德情感,道德教育就不能达到目的 * 第十二章 儿童的品德发展 第一节 品德概述 第二节 品德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 小学生品德的发展 第四节 小学生品德的培养 问 题 怎么理解道德、品德、法律? 道德: 维持社会稳定,保护社会成员共同利益和 协调人际关系,而逐渐形成的一系列行为 规范 §12-1 品德概述 一、品德与道德 品德: 个体按一定社会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 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道德和品德的区别 心理学教育学 论理学社会学 社会发展规律 个体心理发展规律 心理现象 品德 社会现象 道德 区 别 二、品德心理结构 道德认知 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 道德行为 故事 请你分析张三的品德心理过程? 张三是小学6年级学生,有一天他在路上 捡到一个钱包,心想这个钱包要还给主人。 张三在路口等了许久没见有人来找钱包, 他又想干脆把钱包交给警察叔叔好了。去 派出所的路上他看见一家游戏厅忍不住进 去玩了一会,没想到张三连捡到的钱也输 光了,从游戏厅出来张三十分的懊悔。 北京某一幼儿园的调查 1、你走在路上看见一只要死去的小猫, 你怎么对他? 62%无同情心、32%回答“弄死它” 2、你在玩有个小朋友使劲打你怎么办? 57%不能吃亏,惩罚他 3、有个小妹妹生病冷得发抖,你愿意借 给他外套吗? 50%不愿意 学生外出或回家能与父母、长辈主动 打招呼的占81.45% 认为乘车遇到怀抱婴儿应主动让座的占 86.25%; 80.10%的学生遇到老人被车撞倒在 地时,认为应主动救助; 认为讲粗话,不文明,有损自己形象的占 88.06%, 认为吐痰应吐在餐巾纸或废纸里,扔到废 纸箱的占92.01%, 85.6%的学生表示对营业员多找钱款 应当场归还, 85.03%的学生认为考试不应作弊 上海市中小学生品德现状 你是否想到为祖国努力学习? 经常40.4%、有时56.1%、没有3.5% 你了解家乡建设的新情况吗? 知道44.4%、一些46%、不知道9.6% 下雨时其他同学要借你雨伞,怎么办? 借74.2%、自己不用借23.8% 在十字路口碰到红灯,而此时没有 车辆通行,你怎么办? 等绿灯82.6%、跟人走16% 你能准确的说出你妈妈的生日吗? 能56%、不确定27.6%、不能16.4% 广东、福建、浙江 §12-2品德发展的基本理论 一、皮亚杰儿童道德认知理论 二、柯尔伯格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道德著作—儿童的道德判断 观点—尊重准则和社会公正 研究方法 临床描述技术 对偶故事法(过失、说谎) 道德判断发展的阶段 对皮亚杰道德认知理论的评价 皮亚杰儿童道德认知理论 临床描述技术 内容 儿童对规则的态度 结果 5岁以前儿童——无规则 6岁~10岁——强制性规则 11~12岁——合理的规则 结论 他律——自律 儿童对过失的道德判断 故事内容 故事A:妈妈喊约翰吃饭,约翰想开门到饭厅,他不知道门后面有一个盘子,盘内放有15个杯子,推门时,门碰到盘子,结果盘子内的15个杯子全部摔破了。 故事B:一天,亨利妈妈外出,亨利想从碗柜偷吃东西,便爬上椅子去拿。因为柜台太高,结果碰倒了旁边的一个 杯子,把杯子打碎了 结果 5岁以下——无法比较 6、7岁——约翰过失大于亨利; 10~12岁—亨利过失大于约翰 结论 儿童道德判断: 行为结果——行为动机 儿童说谎的道德判断 故事内容: 故事A:甲儿童在回家路上碰到了一条狗,非常害怕。他跑回家告诉妈妈,他碰到了一只像牛一样大的狗。 故事B:乙儿童放学回家,告诉妈妈说老师今天给了他一个好分数。事实上老师既没有给他高分数,也没有给他低分数。可是他这么一说,妈妈很高兴,表扬了他。 结果 低龄——甲更坏;(客观真实相差程度); 年龄大——乙甲更坏(有意说谎) 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阶段 前道德判断阶段(1.5~7岁) 道德认知不守恒 他律道德判断阶段(5~10岁) 认为规则是不变的、 道德判断注重结果、他律 自律道德判断阶段(9~11岁) 认为规则是协商而定、 道德判断考虑动机、自律 二、柯尔伯格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美国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代表人 代表作——道德发展哲学、 道德发展心理学、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主要观点——学校教育与道德判断 德育最主要目的——道德认知水平 研究方法 两难故事法 德育方法论 课

文档评论(0)

jiqingyong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