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孔子.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孔子

一:孔子的教育观 (一)教育内容观 1.德行 ①君王之德行:孔子认为执政人行为端正,不发布命令,人们也会执行;自身的行为不端正,即使三令五申,人们也不会听从。 ②君子之德行:孔子对君子德行的评判标准包括忠、孝、信三个等级。“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句话表明孔子把实现“仁”作为君子践行道德的目标。 2.文化知识 孔子认为诗篇可以使我们的意志振奋,礼仪可以使我们坚定德操,音乐可以使我们陶冶性情。论语中记载“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是室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表明孔子是以《诗经》作为教学内容的。 3.政事 孔子认为从政首先要以身作则方能树立执政权威。子路问他施政之道。孔子说:“先为百姓做出榜样,然后勉励百姓劳作。”子贡问政于孔子,他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问:“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孔子说:“去兵。“子贡又问“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孔子说:“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段话表明孔子从政的三个考虑要素,即:人民信任、军备强大、粮食充足。也表明了取信于民的重要性。 (二)教育方法观 1.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孔子提倡因势利导的教学方法,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同时孔子还讲述教育要循序渐进,分步进行。“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表明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 2.诱导式教育、鼓励独立思考 孔子在教育上面对自己也没能掌握的知识领域时,采用以问题进行诱导的方法。“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表明孔子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要多独立思考的教育观念。 3.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孔子和子贡谈论贫富问题上有一段对话表明孔子师生间你来我往,教与学互动。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孔子还认为教学相长,“当仁,不让于师”这句话就是表现孔子在面对真理的时候学生与老师之间可以相互学习的教育观。 4.终生教育、学无常所、学无常师 孔子有一句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表明孔子“活到老学到老、人生处处皆学问”的观点。“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表明孔子主张学无常师。 5.要求学生要勤奋好学、博学多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表明孔子的教学观念是要求学生学习与思考相统一。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句话是讲孔子鼓励人们要勤奋学习,吃饭、睡觉都没有学习所获益的多。“。 6.学以致用、服务实践: 孔子根据学生不同的专长教授不同的知识,然后陆续将他们推荐到社会。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这段话表明孔子以为只有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实践中才具有价值,理论不能脱离实际。 (三)教育指导思想 1.无神论:季路问事鬼神。孔子回答“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季路又问“敢问死?”孔子回答“未知生,焉知死?”说明孔子重人事轻鬼神、讲人道合天道,表现出了高度的理性批判精神。 2.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身作则: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这句话表明孔子以自己的亲身行为为学生做表率。” 3.培养全才:孔子认为“君子不器”即君子不要做一个自限其用的器皿,表明孔子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全能型复合型人才,这非常符合现代教育观念。 4.温故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表明孔子教育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经常回过头来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 (四)教育对象观 孔子主张一视同仁、全民教育。子曰:“有教无类。”孔子生活的年代,学在官府,官学为贵族子弟开办,但这句话却表明他收学生不分等类,主张让全体子民共享受教育权,可见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主张全民教育理念了。 (五)教育目的观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句话表明他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出言行与品德一致的“君子儒”。质朴超过了文饰,就会显得粗野;文饰超过了质朴,就会显得虚浮。文饰与质朴配合得有文采,才称得上是君子。 综上,孔子教育观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育人”上,即要通过教育培养人生存、改造社会的能力。孔子在2000多年前的很多教育创举如首开私人办学之先河、主张“有教无类”的全民教育理念、学无常师的终身教育理念以及突破意识形态领域的桎梏大胆教授真知等等都值得今天的人们将其作为教育领域里的文化瑰宝好好学习和传承发扬下去。 二、孔子的人格观: 孔子曾把一个人的属性视为内在品质和外在表象两个方面,内在品质是一个人的长期行为所反映出来的德性,属于人本质的东西;外部表象主要表现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iantiand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