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玻璃文化分类.docxVIP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手工玻璃文化分类

第一部分 关于玻璃一、玻璃的起源1、关于玻璃起源的传说在约两千多年以前,意大利作家普林尼叙述了一个关于发现玻璃制造的故事。在地中海沿岸的贝鲁斯河口旁,有一块美丽的沙洲,一天有一艘装满大块大块天然苏打(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化学式:Na2CO3,又名纯碱)的商船遇到了暴风雨,船上的腓尼基人(黎巴嫩人)在一个海湾里躲避恶劣的天气,在这人烟稀少的海边沙滩上,需要起灶生火做饭,由于找不到石头支架大锅,于是便从船上搬下几块苏打块来支撑大锅,解决了生火做饭问题,当第二天收拾行装准备起程时,发现在生火做饭的灰烬中有闪光的小块,并且呈透明状,类似珍贵的宝石,但它没有宝石那样的性质,这就是最早的人造玻璃。探究人造玻璃的形成原因,原来这沙滩上的沙子是石英砂,富含二氧化硅(化学式:SiO2),支撑大锅的苏打块含氧化钠,在灶火的高温作用下,苏打则慢慢地熔化,与沙滩上的硅砂发生高温反应而得到玻璃液,当做饭的火熄灭后,玻璃液则急速冷却形成为固态的玻璃,可以说这就是最早发现的人造玻璃。这只是众多玻璃起源传说的版本之一,还有很多其它类似的传说。每个传说中关于玻璃起源的主人公、地点和时间分歧较大,但对玻璃的原料和制作时需要加热这两方面的描述却是大致相同的。看来形成玻璃的条件有两个,其一是要有具备形成玻璃的物质(一种或两种),其二是要有高温的形成条件和硬化环境。2、国外玻璃的发展据说当时无意中发现这种玻璃形成秘密的是威尼斯人,当秘密被发现后,聪明的威尼斯人就将硅砂和纯碱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用特制的炉子进行熔化,做出各种形状各异的玻璃球、玻璃块,然后销往世界各地。公元前20年左右,罗马人发明了用铁管吹制玻璃的成形的技术。这一创造地性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玻璃器皿制造技术的发展。随后较好的坩埚材料也研究出来,能够满足较高温度的玻璃熔化,这种玻璃成形、熔化技术几乎维持了近2000年没有什么改变,直到目前这些基础的吹制技术和熔化技术仍在沿用。12世纪,玻璃制造业逐渐成为一种繁荣发达的行业,威尼斯成为世界玻璃的制造中心,1291年威尼斯政府为了保守秘密,,垄断玻璃制造技术,把玻璃厂集中在穆拉诺岛,在这里开发生产了各种各样外观精美、艺术价值极高的玻璃制品。16世纪以后,威尼斯穆拉诺岛上的工人开始逃亡到国外,玻璃的制造技术也随之得到了传播,到17世纪时,欧洲许多国家都建立了玻璃厂。19世纪70年代,玻璃池炉在比利时问世,这种技术使玻璃的生产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20世纪以来,玻璃工业的发展更加迅速,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愈来愈高,但具有极高生命力的坩埚炉熔化技术,人工吹制成形方法一直保留到现在,并且其产品越来越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青睐。3、中国玻璃的发展中国最早的玻璃是在距今约3000年前的西周早期墓葬中发现的,到战国时期,中国就能制作出不同颜色的玻璃珠。中国古代称玻璃为“流离”、“琉璃”,还有“颇黎”之称。据史书记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琉璃”是用火烧的玻璃质珠子以及其它一些透明物质的统称。而明、清以来人们所说的“琉璃”是不透明的,当然和玻璃是有区别的。宋朝以后,玻璃器皿种类增多,用途与人们的生活关系更为密切。清代自康熙时设立了宫廷玻璃厂,已能生产透明玻璃和颜色多达15种以上的单色不透明玻璃。在世界玻璃工业发展的大潮下,中国的玻璃器皿生产技术不断取得进展和发展。在玻璃的熔化方面,有不少厂家用电熔炉取代了传统的半煤气坩埚炉来熔化玻璃,使玻璃的熔化质量比过去有了较大的提高。在产品设计和制作技能方面,吸收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制作经验,使用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自上个世纪80年代,凭借资源和成本优势,中国玻璃器皿生产和出口得到了迅猛发展。生产规模逐年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出口额逐年增长。据海关统计,2000年出口额为1.9亿美元,2005年为9亿美元,2010年预计出口额为40亿美元。从2007年开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玻璃器皿出口大国。二、器皿玻璃的原料和化学组成1、器皿玻璃的化学组成(1)、普通无色明料器皿玻璃的化学组成:(%质量)成分名称二氧化硅氧化钠氧化钾氧化钙三氧化二铝氧化钡氧化硼氧化锌其它化学式SiO2Na2OK2OCaOAl2O3BaOB2O3ZnO比例74131.550.51.01.212.8 玻璃的主要配料图(2)、颜色玻璃的着色剂:颜色名称钴蓝色天蓝色绿色红色黄色黑色引入化学成分氧化钴氧化铜三氧化二铬硒硒,硫化镉二氧化锰-重铬酸钾化学式CoOCuOCr2O3CeCe,CdS三、器皿玻璃的熔制工艺1、玻璃的熔制过程(1)、玻璃的形成阶段(1450℃--1600℃):各种配合料熔化,形成玻璃。(2)、玻璃液澄清阶段(约1450℃):通过对流扩散,均匀搅拌等消除气泡。(3)、玻璃液均化阶段(约1450℃):消除玻璃中的条纹。(4)、玻璃液冷却阶段(1150℃--120

文档评论(0)

tiantiand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