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初生网络成瘾行为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程度及应对策略开题报告_大学毕设论文.docVIP

中初生网络成瘾行为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程度及应对策略开题报告_大学毕设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初生网络成瘾行为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程度及应对策略开题报告_大学毕设论文

华 中 师 范 大 学 硕/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初中生网络成瘾行为和父母教 养方式的相关程度及应对策略 研 究 生 姓 名 郭 代 刚 学 号 2009121307 导 师 姓 名 刘 亚 系 所 心 理 学 院 专 业 心理健康教育 研 究 方 向 初中生网络成瘾行为 入 学 时 间 2009年9月 毕 业 时 间 2012年7月 一、立论依据 1、论文研究意义 今天,互联网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全球,网络成为青少年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改变着他们的思想和观念,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快捷和方便,也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和行为。青少年正是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也是人生中最富于变化而不稳定的时期。不健康却是这些年来我国青少年上网情况的惊心动魂的写照:不良网站、网络成瘾、沉迷网游、荒废学业、盲目网恋、网上受骗、网络犯罪等等问题层出不穷,因网络问题而诱发的青少年自杀、杀人事件也屡见报端。学校老师对玩游戏的学生束手无策、许多家长谈网色变。网络简直成了“网害”的代名词,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形成了极大威胁。 网络成瘾,是为了获得一种自我心理上的满足。他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被上网控制,时间不断增加,甚至为了上网可以抛开一切事情。不上网的时候则会出现烦躁不安、全身难受等症状。最后,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而且变得精神恍惚、焦虑暴躁、孤独压抑,甚至性格扭曲。Judith Wright最先用“软瘾”来描述这种情况,“这些习惯好像没什么危害,一旦我们过度沉溺其中,在获取短暂的快乐之后,它更多地是在榨取我们的时间、精力,麻痹真实的情感,使我们远离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软瘾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任何行为,Judith Wright认为,每个种族每个年龄段的人们都难逃软瘾的羁绊。药物成瘾常常造成严重的身体伤害,甚至导致直接死亡,软瘾不会那么严重,但是“它们同样会危害身体健康、人际关系、经济甚至工作,”Judith Wright强调说:“软瘾不会让肌体死亡,但,陷入软瘾的人也没有真实地活在当下。”在她看来,无论是过度沉溺某种行为,还是出于逃避压力而长久地陷入不良情绪中,“软瘾让人远离了更健康的活动,也妨害个人的社交关系。”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那么多人成天泡在网上不愿离开呢?一方面,网络本身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它可以逃避现实;不用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任等。另一方面,个体性格缺陷和一些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方式,比如缺乏自信、敏感内向、家长溺爱或者忽视、强迫孩子,都会使孩子容易受到网络的诱惑。 对于那些至今尚未完全摆脱父权主义、顺应主义教育的青年来说,虽然在现实中其情感表露总要受到他人及社会的左右,但他们身上被压抑的诸多情感却可以在网络世界中肆意暴发。上网交友,网上聊天、在BBS中高谈阔论成了人们忘记权威压制、排遣孤独,宣泄不满的畅通渠道。只是我们观察到,尽管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青年缓解压力、平衡心理、但过多虚拟的网上情感交流无疑让许多青年在放飞情感的同时,总想试图将自己真实的情感深埋心底,不愿向真实世界坦露,并懒得与活生生的人进行情感交流。生活中,这些人沉默寡言、不善言谈、不为世间情感所动,显出一副冷漠姿态。互联网成了一部分人面对现实情感世界的心灵之锁。目前对网瘾进行临床治疗性干预,健康教育形式的社区干预比较少。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外研究进展: “网络成瘾”这个概念由美国的Goldborg于1994年首次提出,指的是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和心理功能损害的一种现象,该术语1995年被列入医学词典[2]。Young则认为成瘾这个词是指有机体对于某种药物心理和生理上的依赖,网络用户对网络的痴迷不同于化学物质的依赖。认为在《美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手册》上列出的所有诊断标准中,病态赌博的诊断标准最接近于网络成瘾的病态特征,则综合自己对网络成瘾的研究,提出了八个问题,形成网络成瘾的诊断问卷,目前被广泛使用[3]。 另外,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关于网络成瘾的研究结果主要有: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比例为6.6%。研究也显示,网络成瘾行为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有关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结果:对于父母教养方式的分类,Baumrind是迄今为止影响最大的研究,她将研究的焦点集中在父母教养方式的两个维度上:控制和温暖,且分为4个类型。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外的学者既从社会文化背景,社会阶层,社会经济地位及父母体验到的压力和社会支持系统等家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olige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