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绿化技规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村庄绿化技规程

浙江省村庄绿化技术规程(试行) 1 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浙江省村庄绿化的建设类型、建设模式、建设技术、管理技术及检查验收等。 1.2 本标准适用于浙江省辖区内的农村。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以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献,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5776-2006 造林技术规程 DB33/ 177-2005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等级 DB33/T1009.1-2001 园林绿化技术规程 CJJ/T85-2002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3 术语及定义 3.1 公园绿地:指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绿地。 3.2 生产绿地:指村庄建成区内,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等圃地。 3.3 防护型林地:指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林地。村庄绿化中主要指建成区范围的围村林、河渠堤等造林用地。 3.4 附属林地:在村庄绿化中,主要指庭院绿地、工业绿地(工厂内的绿地)、道路绿地等。 3.5 其它绿地:指除以上绿地类型外,在村庄建成区内对环境改善和居民生产生活有直接影响的其它绿地。包括风景林地、生产果品的经济林地等。 3.6 路河渠堤绿化:指村域范围内,村庄建成区外的道路、河流、大型沟渠、海堤的绿化。 3.7 农田林网:指村域范围内,村庄建成区外农田的路、沟、渠绿化。 4 总则 4.1 为规范浙江省村庄绿化建设技术,改善农村居民居住环境,弘扬农村森林文化,以便更好地推进全省新农村建设,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特制定本规程。 4.2 本规程中的村庄类型,是根据村域范围内的山地比例、自然地理条件及地理位置的不同,划分为山区村、半山区村、平原村、海岛村及城郊村5种类型。 4.3 本规程中的村庄绿地类型,参照城市绿地的分类方法。在中心村庄建成区范围内,根据绿地的主要功能分类,绿地类型主要有公园绿地、道路绿地、河道绿地、庭院绿地及生产绿地、防护绿地等。 4.4 村庄环境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村庄环境建设的总体目标应该做到:整洁(清洁)、美观、舒适、健康、自然。 5 规划 5.1规划原则 5.1.1 整体协调,统一规划。要把村庄绿化规划纳入县、镇、村等各层次的规划,村庄绿化的布局、绿化用地安排等要与各部门的专项规划进行整体协调。在编制村庄规划时,要对道路、居住区等各种绿地类型进行布局和规划。 5.1.2 分类指导,分步实施。要根据各地自然环境和经济水平对村庄划分类型,在规划时对绿化提出相应的要求。要立足实际,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5.1.3 生态优先,兼顾经济。优先考虑绿化的生态效益,树种选择要以乔木为主,营造村庄森林生态系统。同时应结合村庄特点建设小果园、小药园、小花园、小竹园、小桑园等,发挥绿化的经济和美化作用。 5.1.4 因地制宜,体现特色。村庄绿化整体上要与当地的地形地貌、山川河流、人文景观相协调,保护、发掘、继承和发展各地村庄的特色,采用多样化的绿地布局,避免千村同面、千篇一律,充分展示乡村风光。 5.1.5 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绿化在村庄内的生产、生活区要合理分布,布置于整个村庄,形成布局均衡、富有层次的绿地系统。同时,应节约用地,做到见缝插绿。 5.2 规划指标 5.2.1绿化覆盖率 山区村和海岛村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15%;半山区村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0%;城郊村和平原村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5%。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及其它绿地。 5.2.2公园绿地 村庄建成区范围内因地制宜地建有供居民休闲的公园绿地,村庄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少于1 m2。 5.2.3防护、附属绿地 村庄建成区主要路、河、渠、堤的绿化率达到95%以上;山区村和海岛村60%农户庭院得到绿化,半山区县70%农户庭院得到绿化,平原县和城郊型80%农户庭院得到绿化。 5.2.4农田林网和山体绿化 村域内平原农田林网率达到85%以上,网格面积控制20公顷以下,村域内迹地和宜林荒山及时得到绿化,林分林相整齐。 6 设计 6.1地形设计 6.1.1 绿地中地形设计应尊重自然规律,符合自然地形的基本走势。因势利导、因地制宜。 6.1.2绿地中水体设计应提倡自然软底为主,保持水质清洁。水体的深度应结合功能并注意安全。水体的驳岸应因地制宜结合岸边绿化自然布置,宜采用植被或植物材料驳岸为主。 6.1.3绿地中山石设计提倡以自然置石的土包石为主,可结合地形采用卧石与立石有机结合的方式。 6.2 种植设计 6.2.1植物配植树种选择以体现地域性植被景观的乡土树种为

文档评论(0)

jiqingyong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