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8课小狗包弟导学案剖析.doc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8课小狗包弟导学案剖析.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8课小狗包弟导学案剖析

第8课 小 狗 包 弟   1.品味文本,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掌握对比的表现手法。 2.学习本文以小见大、叙议结合的写作方式。 3.理解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变化和变化的原因。 4.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领会其写作意图;学习作者敢讲真话、敢于自责的忏悔精神;培养反思时代、反省自我的意识。 包弟是巴金家的一条小狗。包弟聪明伶俐,喜欢和人类相处,而且善解人意。在成为巴金家的小狗以前,包弟已经几次易主,所以当它在巴金家里过上安稳的生活后,包弟像经历过动乱的人一样,喜欢过平稳的生活,对人表现出强烈的依恋,成为巴金家中不可或缺的成员。“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包弟惨遭厄运,人也不例外,作者对于包弟留有永恒的心灵伤痛和忏悔。 1.世纪老人。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2005年10月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我们可以用诗人王火的《敬寿巴老百岁》,总结巴金的一生:“时光如水,巴金是金。真心真爱,深意深情。大智大悟,举重若轻。大作大家,淡泊宁静。曲奏南薰,霞焕椿庭。 人歌上寿,仁者遐龄。 立言立德,益世益民。” 2.文坛巨匠,被誉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28年完成的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巴金一生笔耕不辍,长篇小说《家》是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文革”结束后,巴金开始创作《随想录》。巴金首先在香港《大公报》上开辟《随想录》专栏,从1978年12月1日写下第一篇《谈人望乡》至1986年8月20写完最后一篇即第150篇《怀念胡风》,历时八年,共完成42万字。在《随想录》中,巴老真实地记录了“文革”给他和他的家人与朋友带来的身心摧残,但他并未像其他的“文革”受害者那样,简单地把一切责任都推给了“四人帮”,而是对自己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做了十年的奴隶”的“奴在心者”的心态作了毫不留情的自我解剖。同时,他又对全民族在“文革”浩劫中的病态思想和知识分子为自保而出卖朋友、出卖良知的行为作了思考与分析,表现了一位世纪伟人的良心与勇气。本文就是《随想录》中的名篇。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作揖(    )    ②相处(    )    ③解剖(    ) ④吠叫(    ) ⑤纤巧(    ) ⑥煎熬(    ) 2.为下面的形近字组词。 3.辨析下面的几组近义词。 (1)作客·做客 作客:寄居在别处。“作客”强调地点的变化,说明“作客”人不是本地人。 做客: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做客”强调身份的变化,说明做客人不是主人。 辨析:①到不是特熟悉的人家    ,更要彬彬有礼,自然大方,不要太随意。? ②这次只身去俄罗斯,一切都是那样陌生,真有点   他乡的寂寞。? (2)接收·接受 接收:侧重于行为方面,心理上不一定同意,是收受、接纳或根据法令把机构、财产等拿过来的意思,对象多是有形的东西。 接受:侧重于主观方面,也就是愿意收取他人给予的东西,对事物容纳而不拒绝,对象多是无形的东西。 辨析:①为贯彻落实国务院、中央军委和省政府有关通知精神,应切实做好我市2014年冬季退役士兵    安置工作。? ②阿拉善经济开发区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让农民工子女进城读书,    良好的教育。? 4.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 (1)叱骂:? (2)胆战心惊:? (3)逆来顺受:? (4)绿草如茵:? (5)里通外国:? (6)摇头摆尾:? 1.文章开篇写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有什么意义? 2.作者反映“文革”的现实,为什么要写一条小狗? 3.作者送走了包弟,先是感到轻松,轻松过后反而更加沉重。为什么? 4.巴金忏悔的意义是什么?   5.在介绍包弟的来历和描写人与狗和谐相处时,作者突出了包弟的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本文的一大亮点,请作深入分析。 7.本文风格质朴自然,读来却感人至深,说说奥妙之处在哪里。 一个“情”字贯始终        ——把握文章的情感线索 情感线索是人物内心情感活动的过程,课文《春》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发展为线索,围绕一个“春”字,按盼春、绘春、赞春的顺序展开,从而表达了作者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情怀。《故都的秋》始终贯穿着一条情感线索——“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不但是北国之秋突出的特点,而且是作者对北国之秋深切的感受,也是全文的感情基调。 人们的情感在生活中时常会发生变化,如由厌恶到喜爱,从愉快到哀伤。这样,在创作中就可以把感情变化的脉络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把一些似乎没有关联的材料联结起来,从而达到表情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