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好的教育自传
我的教育自传
?(2011-02-14 20:07:03)
转载▼
杂谈 分类:?教育日志 从生命诞生之日起,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生总脱不了“教育”之尘缘,不是“被教育”就一定是“教育”,父母的嘱咐、师长的教诲、身边人的言行、电影书本的熏陶、生活实践的感悟……哪一样和教育无关?太多太丰富的内容,倒无法让人有序地书写自己的“教育自传”。身为教育工作者,更不敢贸然以专业的切口来解说自己的教育人生。但是师命难违,不得不静心检索自己的过往岁月,脑海中最先跳出“教育”这个字眼的,或是对我以后的教育人生有点影响的,倒是从童年记忆开始的点滴回忆。于是就任思绪信马由缰,挖掘印象中能被记忆的教育场景,来乱弹我对教育的理解抑或是我另类的教育自传。
?
一、孩童时所经历的教育印象
(一)复式班时的当堂作业
小学一二年级,我是在村小下面的一个教学点上完成学业的。没有学校,只有一个柴草间作的教室,座位分成两边,中间是通道,一头是一年级,另一头是二年级。老师也只有一名,包揽了两个年级二十多位学生的全部功课。老师很是负责,忙教两个年级,但很能组织安排时间,不会让我们空下来。总是在给另一个年级讲课时,让我们抄生字、做算术或是自己读课文等事情给我们做;而在给我们讲课时,也预留相当的作业给另一年级。现在想来,复式班的每一堂课中,倒应了当下我们对课堂的要求——“要留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自主学习,尤其是保证书面作业的时间”,因为教师分身无术,我就在这种不得不经常自己学习的环境下学会自主学习的。所以我忽然搞笑地想起,如果实在没有办法杜绝现在的老师课堂中“大量讲的现象”,那就给他一个复式班体验一下,呵呵,想讲都讲不了。
(二)放学后的合作学习
农村学校,尤其是70年代的农村学校,下午放学是很早的。父母们都在生产队忙着做农活赚工分,孩子们回家后便无所事事地到处撒野。没有了约束,一放学就把书包扔了,凑一块儿玩各种农家孩子玩的花样:玩镰刀、打弹珠、钻进草堆玩捉迷藏等等,要多野就有多野。老师看我们荒废时间,心疼得很,就想了法,让我们经常凑一起玩的三五个同学组成一组,放学后聚到某一位同学家中,相互背诵课文、听写词语、相互出应用题考对方等。老师呢,就挨家挨户地轮番检查我们是否认真执行。那时的孩子,纯真的很,断不敢想另外花样的,而且大家在一起学习,也很有趣,况且又有老师随时要造访,所以我们放学后的活动一直坚持得很好。虽然有时也难免凑在一起玩点别的花样,但学习的任务就在相互监督中完成得很好。用现在科班的话来说,就是所谓的“合作学习”。这段经历对我们每一个经历过的人说,都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就在这种氛围中,我们相互逼促着背诵出了所有的课文,做了自己出的很多题目。后来我们这批孩子进入村完小读书,和别的孩子相比底子都是相当的好。
(三)村小的每日晨诵
三年级开始进入了村完小就读,记忆中,村完小的老师并没有教学点的老师棒多少,但是毕竟进入了正规的班级授课教学。印象中,最让我记忆的是每日早晨第一遍哨声响起时的情景,在操场上嬉耍的孩子迅速跑向自己的教室,一进入教室,便开始大声诵读课文,从第一课开始,一直背到老师来上课为止。老师上课经常不准时,我们有时背得多,有时背得少,背的课文就是语文书,所以背到后来,课文还没上完,但我们都会记忆和背诵了。每天这么背,也不觉厌烦,相反这样的场景还蛮有意思呢。现在回想起来,老师上的任何一堂课、讲过的任何一句话我都记不起来了,但是唯独记住了每日晨诵的情景。这样的经历告诉我,课堂上老师尽量少讲一点,因为对学生而言你讲的话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重要,这正好与张老师提的“声音停止,信息消失”的观点不谋而合。
?
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青涩记忆
初生牛犊不怕虎(一)——第一次表演朗诵节目
1985年我进入师范学习,9月初刚刚报到,师范里的班主任就通知我在迎接第一个教师节班级联欢会上表演节目,让我准备一下,我慌了。我不会唱也不会跳,那么可以做什么呢?我突然记起初中时全校朗诵比赛时,有一位镇上的女同学声情并茂朗诵高尔基的《海燕》时的情景,她的激情深深地感染了我。我想,我也要朗诵《海燕》。于是我经过精心准备在全班同学面前亮相了。我想,我背诵的流利度、我的感情渲染、我的身体语言绝对把我对《海燕》的理解表达出来了,但是我发现同学们都笑得前俯后仰。我非常纳闷。事后有位同学(后来是省普通话测试员)告诉我,是我浓浓的乡音把大家逗笑的。后来上《语音》课,我才知道了,普通话不仅仅是能让人听懂,还得区别前后鼻音、平翘舌音等。这在我的读书生涯中还是第一次提起和关注。我上小学时根本没有老师触及这样的要求,或者老师的普通话也不“普通”。这次“洋相”对我影响很大,让我意识我自己不仅要练好普通话,还得让孩子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机——小学,尤其是一年级就学好普通话。
初生牛犊不怕虎(二)——第一次公开课
1988年,我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