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课1.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理论课1

一、茶文化 【一】茶叶的最初发现和利用 【二】饮茶方式的演变 【三】陆羽和他的《茶经》 二、茶叶篇 【一】茶树的栽培 【二】茶叶的种类 【三】茶叶的贮藏 谢谢静听 茶文化【一】茶叶的最初发现 (一)神农氏发现茶的传说 前2700年 《神农本草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二)野生茶树 人工栽培 前1046年 《华阳国志.巴志》:巴人始以茶等纳贡 (三)茶树原产于中国 全国200多处发现大茶树,典型代表: —云南勐海的巴达山大茶树 —云南勐海的南糯山大茶树 —云南澜沧的邦崴大茶树 茶文化【一】茶叶的利用 (一)药用 菜食 神农氏 春秋 (二)祭祀 《茶经.七之事》:南齐世祖武皇帝遗诏:“我灵座上,慎勿以牲为祭,但设饼果、茶饮、干饭、酒脯而已。” (三)饮用 秦汉以后 1.西汉王褒《僮约》:“烹茶尽具”、“武阳买茶” 2.三国孙皓赐茶代酒,《三国志.吴志》 3.…… 茶文化【二】饮茶方式的演变 (一)羹饮——秦汉魏晋 茶粥:饼茶、炙烤、碾茶、拌以葱姜橘皮混饮 (二)煮茶——唐 炙茶—碾茶—煮水—煎茶—酌茶 (三)点茶——宋 炙茶—碾茶—罗茶—侯汤—熁(xie)盏—点茶 (四)撮泡——明清以来 火候—选具—荡涤—烹点—啜饮 总而言之 茶的古典派 茶的浪漫派 茶的自然派 煮茶——唐 出自《茶经》 炙茶:去水,趁热贮藏,存香 碾茶:“末之上者,其屑如细米;末之下者,其屑如棱角” 煮水:“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其山水,拣乳泉石地慢流者上 ”、“其江水,取去人远者”、“井取汲多者” 、“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 ” 煎茶:一沸“调之以盐味”,二沸“出水一瓢,环激汤心” ,三沸反水孕汤花 酌茶:“沫饽”均匀,趁热饮用。“沫饽,汤之华也。华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饽,细轻者曰花 ” 点茶——宋 分类:团饼茶/片茶/蜡茶,散茶/草茶 宋太宗:“特制龙凤模,遣使即北苑造团茶,以别庶饮” 茶叶以白为贵,汤色青白。 宋徽宗推白叶茶 宋代点茶与唐代煮茶最大的不同是煮水不煮茶 点茶——宋 炙茶:沸水浸渍,刮膏,炙干 碾茶:捶碎,熟碾 罗茶:过筛,以绝细为佳 侯汤:瓶煮,听声辨温 熁盏:温盏 点茶:调膏,点茶,击拂 撮泡——明清以来 散茶原汁原味,采茶主张适度,撮泡简单便捷 火候:熟炭猛火,“烟气入汤,汤必无用” 选具:瓷器、紫砂,主张小。“小则香气氤氲,大则易于散漫。大约及半升,是为适可。独自斟酌,愈小愈佳。” 荡涤:干净无异味,“案上漆气食气,皆能败茶” 烹点:投茶,温润,重投 啜饮:“一壶之茶,只堪再巡。初巡鲜美,再则甘醇,三则意欲尽矣。” 茶文化【三】陆羽和《茶经》 陆羽(733年-804年),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茶山御史”。 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茶文化【三】陆羽和《茶经》 《茶经》三卷十章七千余字 茶文化【三】陆羽和《茶经》一之源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下者生黄土。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法如种瓜,三岁可采。 茶文化【三】陆羽和《茶经》一之源 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牙者次;叶卷上,叶舒次。阴山坡谷者不堪采掇,性凝滞,结瘕疾。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支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采不时,造不精,杂以卉,莽饮之成疾,茶为累也。亦犹人参,上者生上党,中者生百济、新罗,下者生高丽。有生泽州、幽州、檀州者,为药无效,况非此者!设服荠苨,使六疾不瘳。知人参为累,则茶累尽矣。 茶叶篇【一】茶树的栽培 土壤:1、土质以沙质壤土最好 2、酸碱度3.5~6.5,以4.5~5.5佳 温度:最适宜温度18~25℃ 光照:春天光照利于绿茶 夏秋光照利于红茶 自然光中的蓝紫光可通过云雾折射和黄色遮阳物消除 茶叶篇【二】茶叶的种类 按加工方法不同分: 绿茶 白茶 黄茶 乌龙茶(青茶) 红茶 黑茶 此外,再加工茶 茶叶分类(绿茶篇) 不发酵茶,按杀青干燥方法不同分为: 炒青绿茶

文档评论(0)

dart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