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也许我看世界的方式不一样.doc
也许我看世界的方式不一样
我把毕加索放在第一位
三联生活周刊:我采访过一些和你年纪相仿的有名艺术家,他们讨厌像大众一样被技术控制,比如会强调自己用胶片而不是数码,或者不上网不发短信。你却很不一样,用iPad画画,短信发得像年轻人一样顺溜。
大卫?霍克尼:我知道很多像我这样年纪的人不用新技术,在美国或在英国,一个78岁的人不会喜欢这些。但是所有艺术家其实都在用技术,就像我说的,毛笔、纸张、铅笔都是技术,而iPhone不过是一种更新的技术。我对所有能做出图像的技术都感兴趣:照相机、传真机、iPad……任何东西。
三联生活周刊:这么多年,从来没有什么新事物是你抗拒的?
大卫?霍克尼:我没什么不能接受的东西。确实,会对某些技术没那么好奇,因为我喜欢的只是能做出图像的技术。这也回答了为什么我对摄影感兴趣,有些艺术家不喜欢,但我认为应该懂得摄影术。
三联生活周刊:你对摄影发表过很多“不好的”看法。有没有摄影家朋友与你争论?你也认识大师卡蒂埃-布列松,他说过什么?
大卫?霍克尼:布列松所处的时代是摄影的时代:上世纪20年代以后相机变小,光被发现,照相不需要三脚架了,可以在大街上拍了。1975年左右他基本结束摄影生涯,也就是那个时候计算机进入生活,改变了很多领域。今天我们不可能再出现一个布列松,因为我们不可能再用同样的方式理解摄影。
布列松只拍摄而从不剪裁照片,他也不赞成剪裁,但如今几乎每个人都会剪裁甚至“操纵”照片――我想指出,“操纵”是在摄影术诞生之前就有的。基于化学工艺的摄影时代持续了大约170年,已经结束了,我们现在处于新时代了。我说过,洛杉矶时期(指他自己住在洛杉矶的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会因为一个摄影师把两张照片拼接到一起而开除他,但我认为现在不会了。一张照片我看起来是这个样子,但它真的是这个样子吗?我表示怀疑。现在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摄影师,昨晚(我在中央美院讲座时)人山人海,都在拍照,没什么可以阻止他们。每个人都在改变摄影,摄影也需要这种改变。
三联生活周刊:在坚持绘画这点上,你又好像很念旧。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艺术界大有抛弃绘画的潮流,装置和行为才是人们追逐的先锋艺术。那种气氛对你有什么影响?比如说,你也因此有过困惑?
大卫?霍克尼:没有。我只对图片(picture)感兴趣。我认为真正有力量的是图像(image),而不是装置和行为。行为是现在时的,剧院是现在时的,但图像不一定是。
时间是巨大的谜。我现在意识到我会走向死亡。我年轻的时候认为一切永恒,所以才会吸烟。但当我到了78岁,我意识到自己将会在某个时候离开人世,因此我努力多干活。艺术家老了之后,唯一想做的就是待在工作室里,每个艺术家都这样,这也是我目前的状态。我比20年前工作得更努力,画得更多。
三联生活周刊:有人问过你,如果邀请5人共进晚餐会有谁,你当时将毕加索放在了戈雅、伦勃朗、米开朗琪罗和歌德之前。为什么?
大卫?霍克尼:我认为毕加索是非常独特的艺术家,独一无二,无与伦比。他留下的作品数量巨大,非常巨大,他所达到的成就直至现在人们也还在不断发现中。去年10月我去纽约,看了1200幅毕加索和马蒂斯的画作。我还看了大都会博物馆关于毕加索和立体派的展览,包括胡安?格里斯(Juan Gris)、乔治?布拉克(George Braque)、费尔南德?莱热(Fernand Leger)等等。是的,如果让我排,我把毕加索放在第一位。
三联生活周刊:但是有一种评价――大概你也听说过――认为毕加索被20世纪艺术史“严重地神话了”。
大卫?霍克尼:我从不认为他被高估了。也许有人这样看,但我不会。
三联生活周刊:你拜访过他吗?1973至1975年,你曾在巴黎寓居过。
大卫?霍克尼:毕加索是1973年去世的,我那时确实住在巴黎,但他已经非常老了。我记得他去世那天,我正打算去见让?雷诺阿――画家雷诺阿的儿子、电影导演。我在开车去他那儿的路上,从广播里听到毕加索死了。我把消息告诉让,他说:“死亡是一件多么不毕加索的事情啊!”
三联生活周刊:杜尚呢,你怎么看他?
大卫?霍克尼:杜尚本身是个有趣的艺术家,但我不确定那些追随他的人也是。我指出过,杜尚的画作《下楼梯的裸女》是关于一个裸女在楼梯上的运动的图像,而毕加索结构画面的方式却是眼睛的运动,是关于你的移动、我的移动、视觉的移动。这有很大不同。就好比抽象艺术,我觉得中国人不再需要什么抽象艺术,因为你们早就有了,“文人石”就是一种抽象。对欧洲来说,抽象艺术的发生可能是因为摄影。许多人认为摄影是终极真实,我不同意,我是少数几个不同意的人之一。我已经创作了一些新的观看角度并证明可行。我认为压根儿就不存在“终极真实”这种概念。
立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