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方法与艺术思维结课作业.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科學方法与艺术思维结课作业

·引言· 作为一个刚踏入“大学”这扇大门的懵懂少年,一切对我来说都是全新的,不管是大学生活,还是大学学习。然而,刚一入大学,我就面临了一个从未有过的选择——自主选课。在不知道具体课程,不知道具体老师的前提下,在文化素质课方面选择了《科学方法与艺术思维》这门课程完全是由于被课程的题目所吸引。因为是大一新生,要经历军训,所以比学长们要晚开课三周,这又让我错过了就我认为最重要的课程介绍课和课程入门课,让我如“热锅上的蚂蚁”啊,但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个好老师,他对我循循善诱,并把之前的授课资料都拷贝给了我,这让我放宽了心,同时燃起了对这门课程的好奇心。 随着课程地进行,我渐渐了解到本课程既非艺术专论,也非物理专题,而是“艺术中蕴含科学,科学中领会艺术”。在我所学的短短十三周(原是1-16周,军训缺席3周)内,我穿梭在毕加索的立体主义和莫内的抽象主义的殿堂中,我遨游在耶稣的历史长河中,我翱翔在乔托的壁画天空和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壮丽的教堂建筑天空中......在五彩缤纷的艺术世界里,我尝试着用老师一直强调的科学方法去欣赏眼前叹为观止的艺术瑰宝,真的是妙趣横生! 因为是初学者,又是文科出生,没有系统的科学理论知识,亦没有独到的艺术欣赏见解,基于本课程是“科学”和“艺术”的融合体,所以我选择了达·芬奇这位具“科学”和“艺术”于一体的文艺复兴大师的作品欣赏作为我的结课论文——以美术作品的欣赏视角来洞观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与科学的碰撞。 本次结课作业我以达·芬奇大师的三幅巨作绘画入手(《岩间圣母》、《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的微笑》),分别从艺术欣赏视角和科学欣赏视角,尝试着用科学方法来品析,从而表达一些自己的拙见,分析不到位的地方望老师见谅! 以“科学”之眼赏达·芬奇绘画 【内容概要】 北京大学哲学系刘华杰在《论科学和艺术》中说道:“历史上科学和艺术共济进化。”而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要论“科学”和“艺术”的碰撞“大爆发”时期就非文艺复兴莫属了!在“文艺复兴”这条璀璨的历史银河里,达·芬奇无疑是最闪亮的一颗——他的《岩间圣母》《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的微笑》哪件不是不朽之作?他的作品具有明显的个人风格,并善于将艺术创作和科学探讨结合起来,这在世界美术史上是独一无 二的,也是最能代表文艺复兴时期科学与艺术的碰撞,诚如他自己所说的:“绘画就是科学。”这是科学与艺术的成功大综合。” 【关键词】 艺术创作 科学探讨 碰撞 综合 要开始以“科学”之眼赏达?芬奇绘画,以文艺复兴大师的作品洞察文艺复兴时期科学与艺术碰撞之前,首先要明确几个概念:什么是“文艺复兴”?而谁又是达?芬奇?为什么说他是“文艺复兴大师”和“科学与艺术的成功大综合”呢? 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它的核心是“人文主义”精神。本质是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解放人们的思想。 雷奥纳多?达?芬奇 (1452-1519) da Vinci Leonardo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科学家。晚年极少作画,潜心科学研究,去世时留下大量笔记手稿,内容从物理、数学到生物解剖,几乎无所不包。他一生完成的绘画作品并不多,但件件都是不朽之作。其作品具有明显的个人风格,并善于将艺术创作和科学探讨结合起来,这在世界美术史上是独一无二的。而且他被誉为“文艺复兴的精神代表”。 一.《岩间圣母》——三角构图与传统主题的完美结合 此画是米兰的圣弗朗切斯科教堂的一间礼拜堂作的祭坛画。画面上以圣母居图中央,她右手扶婴孩圣约翰,左手下坐婴孩耶酥,一天使在耶酥身后,构成三角形构图,并以手势彼此响应,背景则是一片幽深岩窟,花草点缀其间,洞窟通透露光。 从艺术欣赏视角来看:艺术绘画水平高深 因为是祭祀画,所以大师选择的还是传统题材——宗教中的圣母和圣婴,但细细欣赏,不禁为大师的精湛技艺所折服:人物,背景的微妙刻画——丰满的人物形象,讲究的人物着装,细腻的表情姿势,浑然天成的自然风光,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凸显了文艺复兴时期宣扬的人文主义思潮;烟雾状笔法的运用,给人一种朦胧美和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切感。 整幅作品给笔者的感觉是既充满一定的宗教神圣感,让人忍不住想膜拜;又充溢着温馨的人性美,让人忍不住想亲近! 与其说是一幅祭祀画,更像一幅母子亲情画! 从科学欣赏视角来看:技术法和辩证法紧密结合 此画最明显的是大师运用了三角构图。在数学几何中三角形是最具稳定性的几何图形,在此图中,圣母和两个圣婴以身体姿势形成一个三角构架,使整个画面看上去极其和谐,极其稳重,科学地符合人的视角美感。除此之外,大师还运用了科学地写实以及透视

文档评论(0)

df9v4fz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