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分生组织培养与脱毒
? 种苗价格如下: ? 1. 脱病毒原种大苗每株1.0元,数量5000株以上0.90元/株,10000株以上0.8元/株, 2. 脱毒一代大苗每株0.7元,数量10000株以上0.6元/株, 3. 试管苗(原原种)每株4.0元。2000株以上3.5元/株。 *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 * * * *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马铃薯研究开发中心 * 第七章分生组织培养与脱毒 * 第七章 分生组织培养与脱毒 1 植物病毒的危害及主要类型 2 植物病毒的传播及在植物体中的分布 3 植物病毒的防治方法及原理 4 分生组织培养脱毒的一般方法 5 无病毒植株的鉴定 6 影响分生组织培养脱毒的因子 7 无病毒植物的利用 * 7.1植物病毒的危害和种类: 受病毒危害严重的作物有: 大田作物:马铃薯、甘薯和烟草 蔬菜:白菜、大蒜、葱、番茄和萝卜 果树:柑橘、苹果、草莓和香蕉 花卉:香石竹、各种菊花、天竺葵和紫罗兰 植物病毒已超过600种; 感染草莓的病毒有62种,柑橘有15种,马铃薯有26种 植物病毒有RNA、DNA病毒 草莓病毒病 * 环斑型 变色型 坏死型 畸形生长型 一般减产30%左右 * 7.2植物病毒的传播及分布: 介体传播 1.昆虫介体:400多种(如蚜虫200多种、叶蝉130多种、飞虱等),以蚜虫为主; 2.动物介体(如螨、线虫); 3.真菌和菟丝子。 飞虱传播病毒 蚜虫传播病毒 螨虫传播病毒 7.2.1 传播 * 嫁 接 传播 非介体传播 是指植物病毒从感病寄主体内由于伤残或分泌而达到体外,与另一寄主体通过机械摩擦所造成的微伤接触而传染; 无性繁殖 * 7.2.2植物病毒的分布 7.2.2.1 侵入 活体寄生,不能从气孔侵入。 微小伤口——胞间连丝——原生质,产生侵染 (1)通过寄主柔膜组织 昆虫传播的病毒,可通过3种类型的组织侵入: (2)通过寄主韧皮组织 (3)通过木质部 * 7.2.2.2 增殖与运转 病毒粒子(核酸)细胞核内复制,到达细胞质 诱导病毒蛋白质形成,最后组装在一起。 病毒复制到一定量,形成侵染点,通过胞间连丝(移动较慢)与韧皮部(速度极快),扩散到其他部分。 * 7.2.2.3 分布 顶端分生组织一般是无毒的,或者是只携有浓度很低的病毒。病毒数量随着与茎尖距离的加大而增加,在较老的组织中病毒浓度很高。 * 孔雀绿、硫尿嘧啶等病毒抑制剂、核酸合成抑制剂。生产上很难应用。 1.高温处理 ①温汤浸渍处理法 ②热风处理法 2.低温处理 1.种子繁殖 2.分生组织培养中脱毒 3.愈伤组织诱导 4.微型嫁接脱毒 5.珠心胚培养 物理学 方法 化学方法 生物学 方法 7.3植物病毒的防治方法及原理: * 高温空气热处理脱毒示意图 切取嫩梢1.5~2.0cm 带病毒植株 热处理38℃ 嫩梢嫁接 * 热处理与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结合脱毒 35℃热处理 7~28d 感染X、Y病毒 暗处发芽 茎尖剥离 茎尖分生组织培养 柑橘微芽嫁接脱毒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马铃薯研究开发中心 * 重点介绍: 7.4 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脱毒 * 茎尖培养: 概念: 是指从十到几十微米的茎尖分生组织至几十毫米茎尖或更大芽的离体培养。 根据外植体大小可划分: 茎尖分生组织培养(≦0.1mm) 普通茎尖培养(较大的茎尖如几毫米乃至几十毫米) * 茎尖分生组织培养 茎尖培养 无菌苗 茎尖培养途径 易 难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马铃薯研究开发中心 * 来源:丁春邦课件 * 茎尖分生组织培养 茎尖培养 无菌苗 无毒苗 区别? * 7.4.1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脱毒原理: White发现TMV在烟草根尖分布不均,1934年。Limasset等发现茎尖也不带病毒。 1949年,Morel等首先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获得了大丽花和马铃薯无病毒苗,同时建立了茎尖脱毒的组织培养技术体系。 1952年,Mathews(1970)等认为分生组织能避免病毒侵染的可能机理是: * (1)在植物体内,病毒通过维管系统移动,而分生组织不存在维管系统。此外,病毒通过胞间连丝在细胞间移动,但其速度很慢,难以侵入活跃生长的茎尖; (2)在旺盛生长的分生细胞中,代谢活性很高,使病毒无法进行复制; (3)倘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