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破山寺后禅院》诗词五首 教学设计.docVIP

《题破山寺后禅院》诗词五首 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题破山寺后禅院》诗词五首 教学设计

《题破山寺后禅院》诗词五首 教学设计 诗词五首 教学设计示例 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训练点 1.理解诗意、体会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2.背诵全部诗歌。 3.品味精妙的语言。 4.学习诗词在内容、形式上的特点。 能力训练点 培养诵读能力,欣赏能力。 德育渗透点 了解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美育渗透点 体会诗词的意境美、韵律美和情感美。 学法引导 1.借诵读感受诗词所描绘的景致和所抒发的感情。 2.了解各篇写作的背景,深切体会诗词的意境。 3.识记理解和评价自己最喜爱的名句。 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人抒发的强烈感情。 难点:理解其中丰富深刻的意蕴和优美的意境。 解决办法: 1.古诗词读起来琅琅上口,容易记忆,应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的内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 2.采用学生自读、教师点拨辅导、自读测试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作者简介,前三首诗的欣赏 第二课时 作者简介,后两首词的欣赏 教具学具 投影仪 师生互动活动 1.朗读比赛。 2.背诵比赛。 3.唐诗宋词知识竞赛。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唐朝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唐代的诗人如满天的星斗一样,他们用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巧,从各个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角度反映自己的感情、思想以及社会生活的复杂面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和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另外还有一首明朝夏完淳写的《别云间》。 明确目标 1.学习诗歌在内容、形式上的特点,体会其抒情的感染力。 2.初步理解绝句的特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整体感知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写景诗,诗人笔下清幽的景致令人忘俗;另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诗人在远贬至蓝田关时,写下的七律,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语言明快,风格沉郁;《明云间》作于作者在云间被捕之际,悲壮、豪迈。 教学过程 1.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常建,唐代诗人。生卒年、字、号都不详。 韩愈,字退之,河阳人。常自称昌黎韩愈,后世也称他为韩昌黎。曾先后任宣武及宁武节度使判官。任监察御史时因上书请免徭役而贬阳山令,宪宗元和十四年任刑部侍郎时又上表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在文学上既是唐代古文运动领袖又是著名诗人。他反对齐梁以来的浮华文风,力倡古文。在诗歌创作上,笔力雄健,气势雄伟,力求新奇,自成一家。有《韩昌黎集》。 夏完淳,原名复,字存古,松江华亭人。9岁能诗文,15岁从父夏允彝、师陈子龙起兵抗清。事败之后,其父、师先后死难。夏完淳复入吴易军中,参谋军事。军败后,流亡于江汉之间,继续为抗清奔走。后为人告发被捕,解送至南京。洪承畴以其年幼,欲为他开脱,夏完淳痛骂不止,凛然就义,年仅17岁,他的诗歌表现出悲壮激越、高亢雄壮的风格,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少年英雄和诗人。有《夏完淳集》。 2.诗歌赏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 整体感知: 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宋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的,到唐代已属古寺。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细腻,意境优雅。 设计问题: 开头两句点出了人寺的时间是什么时候?看出了什么景色? 诗人在清晨登破山,人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 诗的三、四句写诗人的行踪到了哪里? 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 从这两句诗中,你能寻找到一个成语吗? 曲径通幽。 诗的五、六句写作者看到优美环境后,产生了哪些感慨? 这两句话是对仗非常工整的句子,这样幽美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消除净尽。 诗的后两句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又使作者感受到了什么? 这时仿佛大自然和人世间的所有其他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声这悠扬而宏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 全首诗诗人通过写景,领悟出了什么道理? 诗人欣赏这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

文档评论(0)

mcplj1983700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