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基础知识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消防基础知识解析

消 防 基 础 知 识 培训 教 案 前言 火,是一把双刃剑。 火,为人类文明指引了方向,也带给人类光明与推动了人类科学对的前进。 但同时,火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各类建筑在不断增加;近年大家也可以从电视、报纸、新闻中了解到各类的火灾时有发生,特别是重特大的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机也率在逐年的增加。 案例: 一、2007年12月,东莞“12·12”重大火灾事故; 造成:10人死亡、9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过百万。 原因:电线故障短路点燃可燃物引起大火。 二、2008年2月,“2·14”三水粤通公司烟花仓库特大火灾事故; 造成: 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过亿元。 原因:违规储存火药受潮爆炸引起大火。 三、2008年9月,深圳市舞王俱乐部9·20特大火灾事故; 造成:43人死亡、8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过百万。 原因:违规焰火表演点燃可燃物引起大火。 四、2009年2月9日,中央电视台新址在建附属文化中心工地特大火灾事故; 造成:1人死亡、7人受伤,经济损失非常惨重。 原因:违规烟花表演点燃楼顶可燃物引起大火。 火灾原因分析: 1. 从引发火灾原因看,电气仍然是引发火灾的主要原因,仅去年上半年便发生电气火灾55起,占总数的13.5%。 2.部分居民防火意识差 (经调查统计有54%的城镇居民缺乏消防安全知识,不懂得报警、扑救初起火灾、逃生自救) 3.私企火灾多发损失重大 (消防安全意识不强) 一、学习消防基础知识的要求和目的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五条规定: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任何单位和成年人都有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 二、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消防安全意识。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应当加强对本单位人员的消防宣传教育。 三、通过本期的消防培训要求大家学到“三会”:一会,用消防的基础知识发现生活、工作中的火灾隐患及提高警惕性;二会,正确的使用灭火器对初起火灾的扑救;三会,组织人员逃生和自我逃生的技巧。 四、希望本次的消防培训给大家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提供良好的帮助;万一身处火场时发挥你应有的作用,减少大家的生命和财产出现不必要是损失。 燃烧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 燃烧的本质和条件 一、定义:燃烧就是可燃物与氧化剂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发烟的现象。 二、本质:燃烧是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属化学反应 三、燃烧的必要条件: 一、可燃物固体、液体、气体和单质金属 固体可燃物木材、棉、毛、麻、纸张等; 液体可燃物汽油、煤油、原油、酒精等; 气体可燃物煤气、天然气、沼气(甲烷)、氢气等; 单质金属钾、钠、镁、铝镁合金等。 二、氧化剂(助燃物) 主要来源与空气中的氧。 三、温度(点火源)热能、化学能、电能、机械能等。→ 插入各类火灾案例 明火焰打火机、火柴、蜡烛等; 炽热体 烟头、烙铁、短路的熔珠、电熨斗等; 火星摩擦产生的、电焊产生的、烟囱、燃放烟花产生的 电火花漏电、短路、静电、雷电等此火源引起的火灾比重大; 化学反应和生物热 光辐射太阳光、凸透镜聚光发热; 点火源温度越高,越容易引起可燃物燃烧 二、燃烧的充分条件 1、一定浓度的可燃物 2、一定比例的助燃物 3、一定能量的点火源 三个条件必须量要充分、必须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燃烧才能持续的发生。 三、造成火势蔓延的主要因素热传播的三种途径 1.热传导高温度部位传递到低温度部位; 2.热对流热量通过介质由一个空间传到另外一个空间; 3.热辐射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热量 燃烧条件在消防工作中的应用 防火措施 灭火基本原理 1.控制可燃物 隔离灭火 2.隔绝助燃物 窒息灭火 3.消除点火源 冷却灭火 4.阻止火势蔓延 化学抑制灭火 五、火灾的定义和分类 1、火灾的定义: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2、火灾的分类: 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 B类火灾液体和可熔化固体物质的火灾; C类火灾气体火灾; D类火灾金属火灾。 第二章 消防管理与消防法规 第一节 消防管理 一、1998年4月29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8年10月28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将于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1.消防工作的工作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2.消防工作原则是“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 3.消防工作任务是“为了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加强应急救援工作,保护人身、财

文档评论(0)

44777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