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科学技术史ppt
kxs1---2.ppt
第一章
科学技术的起源
一、主要观点
1、自然科学知识的起源
2、人类改造自然和认识自然的辩证关系
同一性;对立性
3、原始社会自然科学技术的状态和特征
4、认识和改造自然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二、原始社会关于自然界的知识
人类远祖的十二件技术发明
制造工具;采果狩猎;人工取火;编织衣物;使用弓箭;饲养家畜;制造陶器;栽培植物;建造居室;交通工具;初级医疗;冶炼金属
古人类关于自然知识的状况
工具的演进;火的利用和取火方法的发明;
文字的创造;原始畜牧业的产生和发展;
陶器的发明到最早的冶金技术;
居室、衣着和其它生活条件的改进
第一章小结
发展规律
取得在自然界中的立足点;发展自身;发展社会; 反过来增强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本领。
古代技术的发端问题
古代科学的萌芽问题
*此岸性和彼岸性
德文Diesseitigkeit 和 Jenseitigkeit的意译
*宗教
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相信并崇拜超自然的神灵,是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意识中的歪曲、虚幻的反映。宗教产生于史前社会后期。
第二章古代河流文明的科学技术
古代河流文明
尼罗河流域
底格里斯河流域
幼发拉底河流域
印度河流域 恒河流域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第一节古代两河流域和古埃及的科学技术
一、主要观点
发明了文字,有了一些理论性的知识
知识阶层(祭司)产生对自然知识深化的作用
科学知识发展的必然性
二、基本内容
社会历史背景
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
生产技术
农业、冶金、纺织、陶器、交通运输、建筑
理论知识
文字、天文学、数学、医疗和生物学
伦敦大英博物馆内
古代两河流域
亚述时期的雕塑
伦敦大英博物馆内一个公元前2600年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地区的音乐盒
古埃及人的
纸莎草书
古埃及阿孟霍特普三世 石像
古埃及的纸莎草纸画
古埃及十八王朝法老图
古埃及的木乃伊制作
古埃及金字塔
埃及金字塔——世界七大奇迹之冠
埃及金字塔中最壮观的是胡夫金字塔。它建于2700多年 B.C,塔高146.5米,塔基每边长230.6米,占地约52900平方米。塔身用230万块巨石砌成,平均每块重10吨。
精巧绝伦三点:石块之间不用任何粘着物,却拼合得天衣无缝;四条边相差不到 20公分,误差不到 1‰,锥角都是52°——这是自然形成的最稳定的角度;塔基坐落在地磁场磁力线中心,随地球运动而运动,承受的振幅及其微弱。
奇异巧合:塔重× = 地球的重量;
塔高× = 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塔高×塔高= 塔面三角形面积
塔底周长:塔高 = 圆围:半径; 塔底周长×2=赤道的时分度
穿过大金字塔的子午线,把地球上的陆地、海洋分成相等的两半;
金字塔正好坐落在地球各大陆引力的中心。
精确巧妙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的?
建造金字塔的巨石数量巨大,已发现的80多座金字塔都用巨石建造而成,其中十多万块巨石是上等石灰石,来自尼罗河东岸的采石场;内部的花岗石,则采自800多公里外的阿斯旺,这需要多少人力、物力?
据估计,支持这样的建筑工程需要5000万人的劳力,当时的埃及人口至多为200万,即使在20世纪的80年代,埃及的人口也不足5000万。
因此,人们认为按埃及当时的人力、物力要修造金字塔只能是异想天开。
金字塔的神奇多多
尽管金字塔内非常潮湿,但放在里面的尸体并没有腐烂。
刮胡子的刀片放在金字塔模型内,不变钝,反而会更锋利。
金字塔模型成了治疗许多疾病的医疗器械和灵丹妙药。
原因何在?
金字塔时代来临
第二节古印度的科学技术
一、基本情况
古印度——南亚次大陆及其邻近岛屿
历史时期
二、主要内容
科学文化发展概况
与古代两河流域与古埃及相比
相同处
都是以农业为经济基础,水利是中央政府抓的大事
相异处
建筑、自然科学(哲学、天文学、数学等)
阿拉伯数字实际上是印度人发明的
大约在公元760年,一位印度人到达巴格达,将印度天文学著作《西德罕塔》献给哈里发曼苏尔。
曼苏尔令人将其译成阿拉伯文,从此使印度数字及其计算方法被介绍到阿拉伯国家。
这种数字比罗马数字有很大的优越性,在欧洲很快普及,由于是阿拉伯人带来的,欧洲人一直称之为?°阿拉伯数字?±,而阿拉伯人自己的数字,被称为?°阿拉伯人数字?±,二者有些关系,因都来源于印度数字。
古代印度的宇宙观
欧亚古代天文观念: 古印度
印度史诗《摩诃波罗多》 此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