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案 A
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汉代儒学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办太学等手段,逐步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2.理解“举贤良”的用人政策是国家政治、经济和国防的需要,以及汉武帝以后的新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
3.探究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过程与封建统治之间的关系以及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用资料分析法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2.用阅读分析法理解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认识仁政思想对稳定社会、发展经济有积极作用;
2.通过汉代教育体系的建立认识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重视教育对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施。
教学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1.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和影响?
经济、政治、阶级关系和文化等方面
2.儒家思想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春秋时期,孔子创立
3.对儒家思想的产生、丰富和发展的重要人物有哪些?
孔子、孟子、荀子等
4.简述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和韩非子的思想主张?
5.儒家思想是什么时候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的?
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归纳导入
自孔子创立了儒家思想之后,经过孟子、荀子的总结和改造,体系更加完善,也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到了汉代为了适应汉武帝“大一统”的需要,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被汉武帝采纳并付诸实施,从此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正统思想。由此导入新课。
一、从“无为”到“有为”
西汉初期,经历了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的破坏,社会经济凋敝,“马上打天下”的局面已经结束,当务之急是非常需要安定的环境来恢复封建经济和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因而汉初奉行黄老无为思想,实行与民休息的宽松政策。政治上的宽松使得儒家思想在西汉初期得以有机会逐渐复苏。
1. 汉初的“无为而治”
理解:什么是无为而治?出处:《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
(1)原因:出示材料:
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归纳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破坏严重。
(2)措施: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休养生息政策):
①减轻田租;
②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
③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
④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
(3)影响:
积极作用:经济恢复和增强 、人民生活安定 、 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消极作用:社会潜伏着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匈奴为患等。
拓展视野:
黄老之学
黄老之学是中国战国时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故名。黄老之学始于战国盛于西汉,假托黄帝和老子的思想,实为道家和法家思想结合,并兼采阴阳、儒、墨等诸家观点而成。其中,黄帝之学主要指的是“黄帝四经”,即《经法》、《十大经》、《称经》、《道原经》。大致成书于战国,东汉时亡佚,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老子之学主要指《道德经》。
关于“无为而治”
老子这里说的“无为” 是指顺其自然,不妄为。“无不为”是说没有一件事是它所不能为的。在老子看来,统治者能依照“道”的法则来为政,顺应自然,不妄加干涉,百姓们将会自由自在,自我发展。这种顺应自然,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的观点,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阅读课本【历史纵横】“萧规曹随”的故事,思考:汉初统治者采用何种方式治理国家?结合课本谈谈这种治国方略的利弊。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以此帮助学生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的背景。
2. 从“无为”到“有为”
(1)原因:出示材料:
至武帝之初70年间,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汉书·食货志》
归纳原因:
①汉初的休养生息使汉朝经济恢复发展,国力日盛(可能性);
②社会潜伏着危机(必要性)。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但也存在哪些社会问题(隐患)?
学生阅读课文回答
① 南北边境不宁;
② 王国威胁中央;
③ 土地兼并剧烈,阶级矛盾激化。
为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汉武帝发掘了一批治国人才,有力地推动了国家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发展。董仲舒3次参加对策,阐发他的儒学思想。
(2)目的:为加强中央集权,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风景谈》精品课件.ppt VIP
- T11长轨列车卸轨作业指导书.pdf VIP
- 城市轨道交通交流供电系统的保护方式1城市轨道交通交流供电系.pptx VIP
- 《极简项目管理》读书笔记.pdf VIP
- 北京-绅宝D70-产品使用说明书-绅宝D70 2.3T-C7230C7G-绅宝产品使用说明书.pdf VIP
-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pdf
- 2023 【小升初分班】小升初数学分班测试卷 (通用版,含答案).pdf VIP
- DLT 1253-2013 电力电缆线路运行规程.pdf VIP
- 商务谈判毕思勇课程教案.pdf VIP
- 信息处理技术员教程(第三版)第6章 演示文稿基础知识.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