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灾难无法忘却生活还得继续分析
灾难无法忘却 生活还得继续
2002 年到2003 年期间,我在芝加哥做访问学者,其间走过许多地方,拍摄我所见到的美国。就在我来到美国的前一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9?11”事件。
灾难无法忘却,生活还得继续。
然而,这个生活,已与过去不同。在看似恢复平静的表象下,深层的裂变和心灵的迷失仍在延续,那些昔日的优越和荣耀正在悄然离去,在一种忧虑、惶恐和莫名的期待中,人们企图寻求新的生活状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和价值坐标。
贾维尔?瓦翁哈说,摄影的最基本特质是永远接近现实。我用镜头客观地记录下我在美国所目击的一切,努力使它能忠实地反映现象和现象下的本质。
正如郎静山所言:“摄影可以是很容易的事,也可说很难的事。”能拍出精彩,并非易事。布拉塞曾这样评价柯特兹:“柯特兹具备一位大摄影家的两项素质,对世界、人类和生活的旺盛兴趣,以及对形式的敏锐感觉。”激情与独到的形式,成就了大师,启示着后人。
对于一个专业的摄影人来说,激情通常是具备的,然而,如何巧妙地去驾驭形式,表达内在?
后“9?11”的美国社会,看起来与之前没有太大的区别,然而,这只是表象。“9?11”所带来的冲击,更多的不是社会的创伤,而是人的精神和心理的冲击。
而这种内心的变化,影像难以表达,尤其是当你面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时。好在街头就象剧场,一切都在这个舞台上演,街头总是尽显人生百态和时代的变迁。
影像是客观、同时也是主观的。关键在于如何有机地融合,合理呈现内在的真实与本质。莎拉?梦说过:“我一直觉得摄影是可以安排,可以用画面来诉说一个故事的。”我就是想通过画面、一系列的画面,来诉说“9?11”之后的美国故事。当然,这种安排,是一个顶层设计或者叫总体设想,但不是人为的设置和主观的编造。并且,在具体的实施中,之前的设计或设想常常会被客观现实所否定。这正是因为传统的纪实摄影不是电影,它不能导演,不能排练,这种不可预知和突发性,在拍摄后“9?11”的过程中,我常能体会到。我想,这大概就是摄影的一个魅力。
我的《家园? 美国》的影集中,有几张黑人和白人在不同场合下祈祷和呐喊的正面肖像。
在可能的情况下,关注拍摄对象的人性,捕捉人性之美,这已经成为多年来我的一种摄影态度。
这些都是人们对内心焦虑的一种宣泄,一种对命运惶恐的祈福,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普遍的心理状态。这些影像,在强烈的视觉感受下面,体现了深刻的、能被感知的内涵。以影像讲故事,这类影像是不可或缺的,它是戏眼,是高潮,是飓风;缺少它,故事就会陷于平淡,不精彩,缺乏张力。
然而,以影像讲故事,更多的应是那些平淡中的深沉,表象下的内在,呈现它们,不只是机会的等待,更需要理性观察和判断。
美国人确实是比较外向,但那只是一个界面,其实,一些深层的意识,在他们那里并不外露,也是比较内敛的。我的影集中,游弋着某种空茫、失落、惶然、迷惘的情绪,是对一些特定状态和细节的捕捉。这种生命意识的流露,往往是稍纵即逝,不再重现的,你必须调动瞬间触觉,敏锐地抓住它。
在一个地铁车厢里,一个旅客孤独地坐在长椅边侧托腮沉思,他的右手紧紧抓住拉杆箱,右腿横搭在左腿上。
这不是单纯的“人在旅途”状态,他内心的焦虑、孤独、迷茫发散在空寂的四周,就连身后的灯光也是那么的苍白。这就是一个特定性的瞬间,是普遍状态的一个呈现点、爆发点,同时,从表象来看它又显得是那么寻常、平淡。
影集中还有这样的照片,一对黑人情侣在纽约街头相拥而立,背后是巨幅广告——那是一个模特的开怀大笑和一行广告语:每天好好爱自己。一侧是匆匆的行人。相依情侣中的男人,直视前方,他的眼神呆滞而茫然,女伴则搂着情侣的脖子,头歪向一侧,无奈而忧郁。
这幅影像,呈现出尖锐的形式与内在的冲突、环境和主体的不协调。我想,看到这幅影像的人大概都会发问:“这是为什么?”这个特定瞬间,即是对彼时整个社会的生存状态和人们内在心理的直观呈现。
孙慨在《摄影九章》中论及,9 月11 日,亦即“9?11”。这三个数字注定已经排列在了人类21 世纪史的前列,让后人体会到这些简单而抽象的符号里充满的血腥与硝烟,以及历史从此发生的转折。是的,这种转折是全方位的。而最艰难的历程,是心路。
面对这些平常而又复杂的表象,以什么形式来呈现确实是件难事,更多的时候,不是用手,而是用脑用心去按动快门。正如郑景康所说:“一般地说采用摄影机记录下来的照片是客观事实的报道。但是摄影机与镜子不同,镜子是见什么就反映什么,这是纯粹的客观。照片是用人工通过摄影机而成,也就是说通过人的思想而成的。”
在这篇《家园? 美国》的编辑过程中,也力图展现一种思想的逻辑,反映这种转折和裂变。影集的首页,是一个持枪携狗的影子,映在布满孔眼的铁板上,板上面挂着两个牛仔帽。这张照片之后,是美国国旗和老兵敬礼,第三张是方尖碑前的女巫施法。
之后是两个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