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彩身影,热情似火——贵州少数民族体育活动分析.ppt

炫彩身影,热情似火——贵州少数民族体育活动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炫彩身影,热情似火——贵州少数民族体育活动分析

炫彩身影,热情似火 少数民族体育活动赏析 少数民族体育发展 中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本民族独具特色和风格各异的文化。在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受到尊重和保护,各民族都可以自由地保持和发展本民族的文化。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源于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历史悠久,特点鲜明,不仅具有高度的技巧,而且常常伴有歌舞、音乐,如赛马、射箭、马上游戏“叼羊”、摔跤、荡秋千、跳板、赛龙舟、登山等等。中国各少数民族自治地方都建立了体育工作机构,积极培养少数民族体育人才,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和现代体育活动,提高少数民族的健康水平。现已挖掘、搜集、整理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290多个。 贵州少数民族体育运动 贵州少数民族的特点: 民族分布多样性,贵州共有17个世居少数民族。其中苗族主要分布在黔东南、黔南、黔西南、黔西北和黔东北;布依族主要分布在黔南、黔西南、黔中;侗族主要分布在黔东南、黔东;土家族主要分布在黔东北和黔北;彝族主要分布在黔西北和黔西南;仡佬族主要分布在黔北、黔西北和黔中;水族主要分布在黔南;回族主要分布在黔西北、黔西南和黔中;白族主要分布在黔西北;瑶族和壮族主要分布在黔东南、黔南;畲族分布在黔东南和黔南部分县市;毛南族分布在黔南部分县内;满族、蒙古族分布在黔西北部分县内;羌族分布在黔东北的石阡、江口两县境内。少数民族分布极广,少数民族占贵州总人口的37.84%,具有民族多样性的特点。? 民族体育分类 少数民族体育运动大致可分为竞技类与表演类。 节庆习俗体育活动是一个民族特有的传统庆典活动,构成了一种寓意深刻的独特文化表达方式,表演类项目,虽有一定的规则,但不严格,其节日祭祀性,农闲嬉戏、娱乐性的主旨不变。作为一种文化传递的方式起着重要的作用 竞技类 表演类 苗族独竹漂 苗族上刀山、下火海 侗族的摔跤 仡佬族打蔑鸡蛋 水族赛马 苗族的划龙舟 土家族高脚竞速 仡佬族打蔑鸡蛋 侗族抢花炮 羌族的拔河 苗族独竹漂 瑶族打陀螺 彝族射弩 仡佬族磨秋 土家族高脚竞速 (约在14~15世纪时,生活在湖南境内的苗族、土家族人由于生活贫困,高脚竞速买不起鞋穿,后来他们就想了一个办法,在两根一米多长的竹竿上各绑一个可以支脚的网子,用竹竿来代步。而现代高脚竞速运动是由运动员双手各持一杆,同时脚踩杆上的脚踏蹬,在田径场上进行的比赛,以在同等的距离内所用的时间多少决定名次,是队员在高脚马上进行速度和力量的比赛。高脚竞速所使用的器材成为“高脚马”,高脚杆为竹、木或其它硬质材料制成。高脚杆高度不限,从杆底部向上30至40厘米处加制踏蹬,踏蹬高度的丈量从杆底至杆枝点的上沿,所有场地为标准田径场。) 独竹漂 独竹漂是贵州赤水市独具特色的民族体育运动,是指运动员脚踏漂流在水面上的单棵毛竹,依靠小竹竿划动实现水上漂行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颇有“一苇渡江”之妙。独竹漂所用的竹子,是大头直径在15厘米以上无扭曲的大毛竹,其浮力足以承载一个人的重量。练习独竹漂不但能锻炼人们水上的平衡能力、灵巧能力和运动能力,还能激发人们征服大自然的拼搏精神和勇气。 水族赛马 都柳江两岸水族端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的一种喜庆活动,轮流在各村寨举行。赛马场地一般设在高坡陡岭、密林荆棘、道路崎岖的山地上,这对骑手们的技艺和素质是一个考验。每逢此时,大家都有穿着盛装,汇集到端坡(赛马坡),观看赛马。比赛开始前,骑手们首先表演腾空跃马娴熟骑技。然后,由一位人们推举的族中德高望重的老人骑着马绕端坡一圈,发出赛马起跑的口令。竞赛以到达终点的先后排名次,优胜者获得精神和物质的奖励。第一个到达终点的被人们誉为神骑手,得到人们的崇敬,并且赢得姑娘的爱情。水族赛马不但青年人参加,连老人、孩子和妇女都能参加。 侗族抢花炮 (抢花炮,在农历三月三或秋收以后最为踊跃。侗乡流行这样的诗句:侗乡三月风光好,天结良缘抢花炮;要得侗家姑娘爱,花炮场中称英豪。)无论何方抢得花炮,可用传递、掩护、假运动、奔跑等方法,力图攻进对方炮台区;另一方可用拦截、阻挡、追赶、搂抱(合理部位)、抢截等方法,抢到花炮和阻止持花炮运动员前进。持花炮运动员越过端线进入对方炮台区,把花炮投入花篮内即为得分。每投进一次花炮得一分。比赛场地为表面平坦的长方形草坪或土地,长60米,宽50米。线宽12厘米。一场比赛有两个队参加,每队上场人数不得多于8人或少于5人,其中1人为队长。全场比赛替换队员不能超过5人次。 侗族摔跤是流传于黎平县的双江乡、榕江的宰麻等地区,是一种集武术与娱乐为一体的传统体育竞技活动。每年农历的二月十五日在坑洞,三月十五日在四寨先后举行隆重的摔跤节。侗族摔跤双方都不用手,只靠臂力的腰腿劲相

文档评论(0)

此项为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