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十七章章节
第二十七章5060年代散文创作
狭义的散文,指的是所谓“抒情性散文”,其特征,相近于“五四”文学革命初期所提出的“美文”,后来也有人称之为“艺术散文”。
广义的散文,除此之外,还包括“叙事性”的、具有文学意味的通讯、报告(“报告文学”与“特写”),也包括以议论为主的文艺性短论,即“杂文”、“杂感”等。另外,在有的时候,文学性的回忆录、人物传记等,也会被列入散文的范围之内。
散文创作情况:
从时间上划分,从建国后到1956年间,是散文创作的第一个时期,通讯报告和人物传记和革命回忆录得到了空前发展。
从1957-1966年抒情散文异常活跃,杂文由建国初的冷寂境地转而复苏。
一、1949-1956:
(一)通讯报告空前发展,成为创作的主要实绩
1.反映抗美援朝战争:表现朝鲜战争的英雄行动。巴金《生活在英雄们中间》、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刘白羽《朝鲜在战火中前进》、杨朔《鸭绿江南北》
魏巍(1920-2008)创作
50年代出版的散文、特写集有《谁是最可爱的人》、《春天漫笔》等。
另有长篇小说《东方》、《地球的红飘带》出版于80年代。
(二)魏巍(1920-)创作
两次到朝鲜前线,先后发表了《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谁是最可爱的人》、《战士和祖国》、《挤垮它》等作品,它们以《谁是最可爱的人》为名结集出版。
《谁是最可爱的人》和1958年写的《依依惜别的深情》,在当时广为流传;
魏巍通讯报告散文化倾向
1.他善于把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和散文的叙写手法巧妙地糅合起来,强化了抒情色彩。
魏巍通讯报告散文化倾向
2.在善于运用一些典型细节描写,着力开掘英雄战士纯美高尚的心灵。
魏巍通讯报告散文化倾向
3.作者采取直抒的方式,即以“我”直接进入作品,对所写的人和事发表议论,抒发情感。又或采用对话体,与读者进行直接交流。
2.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是对“新时代”的歌颂,对当时展开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描述。
(二)本时期的革命回忆录和人物传记有着鲜明的特色
革命回忆录
大型革命回忆录丛书《星火燎原》和《红旗飘飘》是代表作品。
罗广斌、杨益言《在烈火中永生》
传记文学
在传记文学领域中产生过广泛影响的还有高玉宝的《高玉宝》和吴运铎的《把一切献给党》。
为英雄作传是人物传记的主流,黄钢的《革命母亲夏娘娘》生动地展现了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历程。还有柯蓝的《不死的王孝和》、韩希梁的《黄继光》,丁洪等创作的《真正的战士——董存瑞》 ;
二、1957-1966
(一)抒情散文异常活跃
(二)报告文学成为一支劲旅
(三)杂文的复苏
(一)抒情散文异常活跃
创作队伍构成:
一支来自解放区:如刘白羽、华山、黄钢、杨朔、碧野;
创作队伍构成:
一支来自国统区:如冰心、巴金、茅盾、叶圣陶、老舍,他们的作品常常于朴素、恬淡之中蕴涵着优美和隽永,形成了“地道”的中国派抒情散文“。
创作队伍构成:
另一支是茁壮成长的年轻新秀:如李若冰、杨石、林遐等。
1.1956-1957 审美艺术的短暂复苏
在1956年和次年的一段时间,散文出现了最初的?°复兴?±现象。
(1)批判意识的萌芽
姚雪垠《惠泉吃茶记》、丰子恺《庐山面目》、黄裳《闲》、郁风《我的故乡·浩伯伯--三十年的医生》、艾青《画鸟的猎人》、《偶像的话》、巴人《况钟的笔》、夏衍《“废名论”存疑》、徐懋庸《小品文的危机》、萧乾《“上”人回家》
1.1956-1957 审美艺术的短暂复苏
(2)山水意识的恢复
碧野《天山景物记》、叶圣陶《记金华的两个岩洞》、秦牧《社稷坛抒情》、菡子《黄山小记》
1.1956-1957 审美艺术的短暂复苏
(3)自我生命体验的表露
万全《搪瓷茶缸》、吉胡洪霞《吉鸿昌就义前后》、老舍《养花》(建国后写得最轻松最有个性的散文)、丰子恺《敬礼》魏巍的《我的老师》(最纯正的散文)杨朔的《香山红叶》(由杂文转向散文创作的重要起点)
这些作品,表现了作家回到个人性情、体验上来的努力,并探索着个性化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2. 另一次“复兴”散文的要求,发生在60年代初期。
中心点是改善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在题材、风格上提倡有限度的多样化。
1961年1月起,《人民日报》在第8版开辟了“笔谈散文”的专栏,1961年被有的人称为“散文年”。
(1)形成 “专业”作家群
杨朔、刘白羽、袁鹰、魏钢焰、秦牧、碧野、菡子、柯蓝、郭风、何为、陈残云、林遐、杨石;
老作家巴金、冰心、吴伯箫、曹靖华;
学者吴晗、邓拓、翦伯赞。
(2)报刊发表散文《人民文学》
魏钢焰的《船夫曲》;
刘白羽的《长江三日》;
杨朔的《茶花赋》;
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
秦牧的《年宵花市》;
冰心的《樱花赞》;
丰子恺的《上天都》;
(2)报刊发表散文《人民日报》
曹靖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国飞机座舱透明件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pdf VIP
- 静脉用药安全输注药护专家指引.pptx VIP
- 十年(2015-2024)高考英语语法填空真题与模考试卷汇编16-定语从句a原卷版(含答案).pdf VIP
- AQ 2061-2018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防治水安全技术规范.docx VIP
- (新)预防艾梅乙母婴传播试卷.docx VIP
- 香丽高速公路第八标段弃土场.docx VIP
- CT扫描技术模拟试题及答案、南方医科大学2006级医学影像技术学试卷.pdf VIP
- 运动生理学(全集)PPT(精品PPT).pptx VIP
- 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课件.pptx VIP
- GB 14976-2002 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