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章文化地理
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
地理背景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
幻灯片2
第一节中国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条件
一、中国地理简要的概况
2.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
首先是众多的河流犹如血脉一样,将大陆广大地区联系在一起。
其次是地理通道。
3.数千年来的气候变迁及饥荒灾病情况
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发表在1972年《考古学报》上,文章指出,中国气候的大趋势是由暖变冷。
二、地理条件对中国文化的诸多影响
1.广大地域决定中国文明的道路和文化方向
古埃及文明发生于尼罗河;印度——恒河;巴比伦——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中国——黄河
中国文明的成功不是靠战争而是靠联合与融会。
2.广大地域形成的“大一统”观念
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两大现象,统一总是占主导倾向的追求。
到西周时,“天下”的观念已十分清晰。
3.地缘特征与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
这里主要是指中原文化与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的关系问题。
广阔的蒙古高原,最早的人群是猃狁,之后是北狄,秦汉以后有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党项、金以至蒙古、满族。
三、广阔的地理舞台与中国文化的悠久
中国文化兴起于黄河流域,到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的重心已经移到南方,接着是经济中心的南移
因此在中国历史上常常出现这样的南北对峙:南方的经济高潮与北方的剧烈的民族融合同时并举,构成南北不同的历史景观。
元明清时期,南北对峙有了新的特征,——政治中心在北方,经济中心在南方。
第二节 区域地理环境与文化的多样分布
一、大地域与地域文化形成的因素
1.众多地理条件相对独立的区域
最早记载中国分区的是《尚书》中的《禹贡》篇,以山川为标志,把当时的中国分为九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2.构成区域文化的几个要素
第一条件:自然环境,它决定一个区域的人们生存质量和状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环境对心态和习俗的影响:《韩非子?五蠹》韩非子·五蠹》篇说:“山居谷汲的居民,过年时相赠以水;泽居苦水的人们结好,则买佣决渎。”(居住在山谷里的人们,过年的时候,互相馈赠水。(山谷缺水)居住在沼泽水地边的人们关系友好,则会雇人挖沟把水排走。)
天时制约风俗:
《菽园杂记》说:“江南名郡苏杭并称,然苏州及各县富家,各有亭馆花木之胜,今杭州无之,是杭俗之俭仆愈于苏也。湖州人绝不种牡丹,以花时有事蚕桑,亲朋不相往来,无暇及此也。”
江南名郡苏州和杭州齐名天下,但是苏州及周边各县的富贵人家,都把楼亭公馆花草树木打点得富丽堂皇,但是杭州却没有这个状况,这是因为杭州习俗比苏州简朴。
湖州的人不种牡丹,是因为花开的时候他们必须植桑养蚕,亲朋好友之间都不相往来,没有时间顾及这些事情啊。
第二方面的因素:地理条件的特殊或得天独厚(晋商、杭州商业)
第三方面的因素:特定区域的人群有明确的区域意识,并与其他区域的人群形成竞争关系。温州人
第四方面的因素: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带出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典范人物是一个地区的“民智资源”。比如状元乡,秀才县,明清的桐城派(方苞、姚鼐代表),浙江重史——黄宗羲,徽州尚经术——戴震。
地域文化对统一文化的作用
地域文化与正统文化的关系:一种社会文明,总有它正统的精神文化主导着文明的文化方向。在一个地域广阔的社会里,其他的地域文化由与之相互作用。正统文化是一个不断形成的过程,地域文化的相互交融,产生典范人物、典范著作、从而推进了正统文化,并作用于地域文化。同时地域性对保存文化功不可没。
第三节古代开发利用自然方面的文化得失
一、古代保护自然方面的作为
古代保护自然的重要观念——孟子的不违天时。《孟子?梁惠王》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wu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不要在农民耕种和收获的大忙季节征兵和征徭役,妨碍生产,那么生产的粮食便吃不尽了。不要用细密的鱼网到大池中捕鱼,那么鱼类便吃不完了。依照合适的时间到山林砍伐树木,木材也会用不尽。 )强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同时有保护自然的意识。
保护西北环境:皇家园林、帝王贵族的陵寝、作用最大的是南北朝至唐朝中期的牧马场。
朱元璋为建海军,在南京周围种树,下令居民栽树。
二、古代利用自然方面的成就
1.土地开垦、
先秦时期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效”提高单位产量。
汉武帝“代田法”“区田法”提高亩产
贾思勰《齐民要术》“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
2.兴修水利
先秦两汉:郑国渠、白渠、六辅渠、龙首渠,把泾、洛、渭水引入农田。
宁夏的引黄灌溉,把“斥卤不毛”之地变为“塞北江南”
3.开凿运河
春秋时期——邗沟、鸿沟
吴国运河连接黄河、济水
三、古代利用自然的一些失误
土地过度开垦,从“苏湖熟天下足”到“湖广熟天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TCQAE.32025信息技术生僻字处理第3部分服务机构要求.pdf
-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教案(本科).doc
- TCQAE.22025信息技术生僻字处理第2部分业务系统要求.pdf
- TCQAE.12025信息技术生僻字处理第1部分软件产品要求.pdf
- 《信息技术 生僻字处理要求 第 3 部分:服务机构》.PDF
- 《信息技术 生僻字处理要求 第 2 部分:业务系统》.PDF
- 国际结算(史燕平)第三章 国际结算方式--汇款方式与托收方式.ppt VIP
- 《信息技术 生僻字处理要求 第1部分:软件产品》.PDF
- 2025年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150).docx
- 国际结算中的票据.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