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语言系统的演变.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八章语言系统的演变

第八章 语言系统的演变一、组合规则的演变:(教材P254-255) 组合规则的演变主要表现为词序的改变。(一)汉语 上古汉语里,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孟尝君曰:“客何好?”(《战国策·齐策》)许子奚为不自织?(《孟子·滕文公上》)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论语·里仁》)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韩非子·五蠹》 先秦典籍里,我们也能看到少数在此种条件下宾语并不前置的例子:寡人将去斯而之何?(《列子·力命》)武帝问:“言何?”(《汉书·酷吏传》)于是遂焚公室,人莫救之。(《韩非子·内储说上》)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史记·李将军列传》) 说明宾语由前置演变为后置的词序变化趋势在先秦时期已有萌芽。 到汉代,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情况越来越少,后置的形势已基本形成。魏晋以后,在接近口语的作品如《世说新语》、《百喻经》中,已经很少见到前置的用例了。而汉代以后,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不前置的现象也明显起来。南北朝以后,疑问代词宾语后置的发展已经在口语中完成了。因不了解汉语词序的古今演变和差异,而在古书句意的理解上发生了分歧和偏误。 墙而走,亦莫余敢侮。(《左传·昭公七年》) 杜预注:“……人亦不敢侮慢之。” 黄扶孟《义府》云:“……余也不敢侮之。……旧注非。” 沈钦韩《春秋左氏传补注》云:“言无有余所敢侮之人。” 先秦汉语介词结构的一种特殊语序 : 启乃淫逸康乐,野于饮食。(《墨子·非乐上》) 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卷十三中疑“野于”当作“于野”,并训“于”为往。 室于怒,市于色。 (《左传·昭公十九年》)现代汉语偏正结构:小名+大名 “桃树”、“南京城”上古汉语:大名冠小名 丘商、丘获 城颍、城濮 樹杞、樹桑、樹檀 鸟乌、鱼鲔、草芥 《礼记·月令》有两处“蝗虫” “五四”以后,汉语由于受到西方语言的影响,在句法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微风,袭到我观感上来……虽然那四个人所坐的地方是在我廊下的铁纱窗以外。(林徽因《窗子以外》) “那位邵大爷,”年长的农人向我说,因为水车停了,显出他的声音的响亮,“他有一次真是石头一般地定心,叫人万万学不来。……”(叶圣陶《晓行》)(二)外语 印欧系语言大多由“宾-动”变成了“动-宾”,修饰语也移到了中心语后面。 英语:my father’s friend the friend of my father。(10世纪1%→14世纪85%) (修饰语后置的词序变化在现代英语中还没有完成) 法语:汉语“红酒”、“快跑”、“木头房子”、“弟弟的书”在法语里的词序是“酒红”、“跑快”、“房子的木头”、“书的弟弟”。 (修饰语后置于中心语的词序变化在法语中已经完成) 二、聚合类的演变:(教材255-257) 主要表现为:形态的改变、语法范畴的消长、词类的增减,形态的改变、语法范畴的消长 英语 古代英语:形容词具有性、数、格及人称等语法范畴,形式变化比较复杂。 中古英语后期:这些语法范畴的形式慢慢消失了,它们表示的语法范畴也消失了。 英语人称代词的“数”范畴: 古英语:单数、双数、复数 中古英语:双数消失英语人称代词的“格”范畴: 古英语:主格、宾格、所有格、与格 中古英语:与格和宾格混同,与格消失汉语 原来没有“体”的语法范畴,隋唐以后“着、了、过”慢慢由实词虚化形成,附加在动词之后,表示行为动作的不同状态——持续体、完成(实现)体和经历体,这样汉语中就增加了“体”的范畴。词类的增减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之一的量词(非度量衡单位的量词),在汉语中是后起的词类。 先秦汉语数词可以直接修饰名词或动词。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量词在两汉开始兴起,到南北朝时期就大量使用了。 三、类推:(教材P257-259) 类推的意思就是类比推广,是指使语法成分由不统一趋向统一,形成表现形式一致的语法类别的力量或趋势。 上古汉语:“动+宾”(绝大多数) “宾+动 ” 中古以后:汉语口语中“宾+动”的格式消失, 统一为“动+宾”的格式。 古英语 多数名词的复数是采用在单数形式上加“s”的附加法形成的: hand-hands,eye-eyes 少数名词采用内部屈折法: sunu-suna,book-bec,cow-kine 由于类推作用的结果,后来内部屈折法的使用大大减少,在现代英语里,绝大多数名词的单、复数对立趋向使用加缀法,而且统一使用词缀“-s”。 son-sons,book-books,cow-cows英语动词过去分词的强式规则和弱式规则 古英语: 300多个强式动词 中古英语早期(12、13 世纪): 其中约有三分之一出

文档评论(0)

sf1971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