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景观设计之别墅设计-麓山别墅水景设计
落花无情,流水有意———
从麓山别墅水景设计看中国古典理水之现代运用
学院:园艺园林学院
班级:10级城规四班
姓名:张韬
学号:222010325032104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理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构思手法,它所塑造的如诗如画的水环境,让世人叹为观止。本文从介绍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含义入手,分析中国传统园林理水的文化意境的塑造及其理水表现手法,结合长沙市麓山别墅的创作实践,阐述了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理念在现代人居环境中的继承和发展,以期探索既立足于传统和本土文化,又善于创新、可持续发展的水景设计思路。
关键词:风景园林;理水手法;文化意境;水景设计;表现形式;人居环境
水是人类心灵的向往,人类自古喜欢择水而居。在近几年的人居环境设计中,水景设计已经成了很多设计师关注的热点。正所谓“无水不成因”,明代计成所著《园冶》中写道:“江千湖畔,深柳疏芦之际,略成小筑”。这些观点都充分肯定了水对居住环境的重视作用。本文着重从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理水出发,探讨在现代人居环境中如何更好地利用与开发水源。
1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
1.1 园林理水的文化含义
理水即整理、梳理水系, 指以各种不同的水型, 配合山石、花木和建筑来组景, 它是塑造园林空间的重要手段。中国园林历来以其“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内在意境闻名于世, 在造园过程中一直追求对自然山水的模仿、体验和欣赏, 其中尤其重视理水环节。
水能滋养万物, 园林中的动植物对水有着天然的需求。古人把水比作园林的血脉,“石为山之骨, 泉为山之血。无骨则柔不能立, 无血则枯不能生”( 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 。园中修筑池沼可以浇花滋木、养鱼育莲, 同时可以排蓄雨水、调节气温、净化空气, 改善局部小气候, 为园内防火提供水源。
水作为文化符号, 在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上有着深层的含义。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 利万物而有静, 居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矣。”( 《老子·第8 章》) 意思是说: 最高的善像水一样, 惠及万物而不争名利。在自然界, 只有水能滋养万物、洗涤万物, 同时具有自净能力, 这正是至善之德的象征, 所以古人用水比拟君子的崇高美德。
明末计成的造园名著《园冶》则总结了造园中的理水原则: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卜筑贵从水面,立基先就源头”。历代诸子百家、文人墨客对水的论述与观感,赋予了它更深的文化内容,从而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水文化。
1.2 水的文化意境
中国古代许多园林都是在文人,画家的参与下经营的,这使园林从一开始就带有诗情画意般的感情色彩,蕴藏着极深的文化意境,它讲究寓情于景、情景交融[1]。
中国文人士大夫阶层对水有着特殊的感情, 水被认为是高尚品格的象征。《 韩诗外传》 中云:“夫水者,缘理而行,不遗小,似有智者;重而下,似有礼者;蹈深不疑,似有勇者;漳防而清,似知命者,历险致远,卒成不毁,似有德者。……此智者所以乐水也。” 文中认为水有智慧,通晓礼义,有勇敢的气概,了解自己的命运所在, 具备高尚的品德。水的这些品格,正迎合了文人士大夫追求雅量高致的心理特征。
水的品格及特征,使文人雅士亲近于水,从而有了“卧石听泉”、“ 曲水流觞”( 图1、2 )、“寄情山水” 这样的娱乐活动。 更在“高山流水”、“ 春江花月夜”、“雨打芭蕉” 等著名古乐中,极尽音乐之能事, 阐述自然山水之美。《 画鉴》 中也有“ 意中有水,方许作山”之说, 强调了水在山水画中的重要位置。
不仅如此,古人对水的哲理性还有很深的认识,如“滴水穿石”、“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文字,都阐明了古人对水性格的理性认知。 据文献记载,古代有一种名为欹器的盛水器皿,当往其中注水时,器皿逐步水平,待水满又将水倾斜倒出。由于它的倾斜好似弯躬行礼,而水满则倾覆,故以之寓意“满招损。谦受益”。这种哲理性的理水技艺,反映了古人对水的深刻理解。
中国诗歌崇尚自然美,形成以“ 自然”为宗的诗歌美学,其中不乏描述自然水景的名篇佳句。 如“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飘者如雪,断者如雾,缀者如旒,挂者如帘”等等。许多园林以再现诗意中的自然水景为主题,诗情画意的理水手法,赋予了水更深的文化内涵。
图1 《兰亭集序》中描述的“ 曲水流觞”场景
图2 古代建筑中再现的“ 曲水流觞”
1.3 水的特性与理水手法
(1)水型美
“ 水随器而成其形”,古代造园家十分注重水型、岸畔的设计,“延而为溪,聚而为池”,利用水面的开合变化,形成不同水体形态的对比与交融。
例如南京瞻园内南端的水面曲折多变,一侧设大体量水榭;中部水面开阔宁静,有亭台点缀其畔;北端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