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车场施工设计(2014.2.1)讲义.doc

  1.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鸿森煤业煤炭资源整合项目工程井底车场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二一年十月 目 录 第一章 编制依据 3 第二章 工程概况 4 第三章 施工前期准备 14 第四章 施工组织措施 15 第五章 掘进巷道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18 第一节 工程概况 18 第二节 支护设计 19 第三节 支护工艺 24 第四节 矿压观测 28 第五节 施工方式 30 第六节 凿岩方式 31 第七节 爆破作业 31 第八节 施工辅助系统设置 39 第九节 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3 第六章 工期进度安排及保证措施 45 第七章 工程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 47 第八章 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 52 第一节 安全目标 52 第二节 安全保证体系 52 第三节 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55 第四节 施工应急预案 70 第九章 环境保护、安全质量标准化及文明施工 74 第十章 计划、统计和信息管理 77 第一章 编制依据 一、工程招标文件及招标答疑 二、国家有关工程质量标准、施工及验收规范和安全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2、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13-90) 3、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MT5009-94) 4、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矿山工程部分(建标[2001]92号) 5、煤矿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MT-5010-95) 6、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7、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8、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9、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2) 10、建筑电器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11、电器装置安装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173-92) 1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13、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1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15、煤矿测量规程 16、煤矿安全规程 三、国家及煤炭行业现行有关工程建设政策及法规 四、招标图纸和其它有关技术资料 第二章 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1、工程施工场地(现场)具体地理位置 鸿森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位于白水县城东南约15km处,行政区划属陕西省白水县西固镇管辖。该矿距渭南市79km,距西安市152km,距321省道约18km,距蒲白矿区铁路运煤专线12km,矿区交通方便,该矿有一条公路与乡镇公路相连,经白水县可直达全省各地。 2、现场条件和周围环境 该矿区地处渭北黄土高塬之南部,为黄土台塬地貌,地势西南高东部低,最高标高+690m,最低标高+510m,相对高差180m,河谷两侧冲沟发育,河谷及冲沟两侧常形成黄土陡壁。 地层 本矿区内塬面均被第四系黄土覆盖,沟坡可见基岩裸露。据以往钻孔揭露,地层由下到上为奥陶系中奥陶统峰峰组、石炭系上石炭统太原组、二叠系下二叠统山西组、二叠系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二叠系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及第四系地层。现由老到新依次叙述如下: 、奥陶系中统峰峰组(02f) 区内可见峰峰组上部第三段和第四段。 第三段岩性多呈灰白色,为泥晶灰岩、白云质灰岩、豹斑灰岩、岩屑灰岩、生物灰岩、结晶灰岩、泥灰岩、灰质白云岩。夹薄层燧石及钙质泥岩。含有黄铁矿杂质,具薄板状、薄层状、厚层状、块状构造,裂隙发育。厚度130m以上。 第四段岩性以白云岩、灰质白云岩为主,岩石多为呈铁质浸染的灰紫及土褐色,与第三段岩石在色调上有明显差异。该段普遍发育溶孔、溶洞及溶蚀裂隙,多数被方解石、泥岩及上部地层中铝土质泥岩、铝土矿充填。段厚度约30m左右。 、石炭系上石炭统太原组(C3t) 太原组沉积于峰峰组地层古风化面之上,起填平补齐作用。与峰峰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其间缺失晚奥陶系~中石炭系(部分)地层。岩性特征表现以灰黑、深灰色泥岩为主,其次为灰白色、灰色砂岩、铝土质泥岩、铝土矿和煤层,间夹薄层砂质泥岩、炭质泥岩、黑色石灰岩。该组一般厚度为27m左右。 太原组地层形成于海陆交互相沉积之中,主要沉积环境有浅海、泻湖、沙洲、沙坝、沼泽及泥炭沼泽,具有两个清淅的沉积旋回,以k3砂岩底为界分为上下两个沉积旋回。具有三个地层标志层位,特征明显,现分述如下: (1)k1标志层 位于太原组底部,为浅灰~灰色块状含鲕铝质泥岩,分布稳定,岩性特征明显,具标志性。有的地段铝土泥岩中铝含量达到工业开采品位,近年来,在蒲白矿区东部露头和埋藏较浅地段,已被勘查、评价和初步利用。 (2)k2标志层 位于太原组中下部,为薄层灰黑色石灰岩,结构致密,具裂隙,方解石充填。富含蜓类生物化石,标志层岩性特征明显。 (3

文档评论(0)

w44775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