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罗平简介
罗平历史悠久,西汉时曾设漏卧国/漏卧侯国/夜郎国(今罗平),隶牂牁郡。隋为南宁州属地。唐初隶南宁州总官府,贞观年间为郎州属地。天宝年间为罗雄部,属南诏石城郡。宋为东爨乌蛮三十七部之一,隶大理国石城郡。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罗雄州辖亦佐县,属曲靖路。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更名罗平州,属曲靖军民府。清沿之。民国二年(1913年)始称罗平县,属滇中道。民国十八年(1929年)废道,曾直隶省。1950年3月成立县人民政府,属宜良专区,1954年并入曲靖专区。1958年10月撤销罗平县建制,并入师宗县。1959年1月,恢复罗平县建制至今。
传说
??? 布依族神话传说有散文体和韵文体两种流传形式,同一故事的两种流传形式之间,又略有不同。其内容有:开天辟地与日月星辰形成的神话和神话古歌;射日的神话与神话古歌;关于洪水与造人烟的神话和神话古歌。这些神话,虽然以造天地、日月、造人烟等不同的故事各自独立成篇,但综观整体,实则是一个有联系的统一体。通过这个连贯的统一体,比较有系统地反映远古社会布依族先民的宇宙观和美学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记录了远古社会布依先民的生活状况。神话中出现的形象,有雷神、天帝、太白星君、龙、精怪等。在本质上,这些“神”都是形象化了的自然力,即自然现象中与人类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现象在原始先民头脑中经过幻想的反映。布依族先民迫切地希望认识自然,天是便以自身为依据,想象天地万物都和人一样,是有生命、有意志的;同时,对于自然现象的过程和因果关系,也加以人间形式的假设和幻想,并以为自然界的一切都受有灵性的神主宰。 布依族神话中,作为与代表自然力的“神”相抗衡的力量是一批形象鲜明、个性生动的“人”。他们中有开天辟地的力嘎;有挠弓射日的勒嘎;有制服雷公、消除水患的巨人布杰;有不惜牺牲生命、化身为日月的当万和蓉莲;有聪明机智、制服旱精和孽龙的翁嘎;有不辞艰辛为人类取来谷种的茫耶。在这些人物身上,神话赋予了他们超平凡人的本领和力量,甚至生理上也异于凡人。如《辟地撑天》中的力嘎,身长九尺九寸九分,力气很大,九十九条犀牛都比不上他,他一顿能吃三石三斗三升糯米饭,喝三缸三壶三碗糯米酒。他能以牙为钉钉天,挖眼化为日月。又如《赛胡细妹造人烟》中的布杰更是惊人,他腿比木棉树还大,手臂象大镕树枝一样可触天,还长有顺风耳和千里眼,人间天上,四方八极,他随意进游,还能怒斥天廷众神,惩处雷公。神话中“神“人”的区别在于:神都生活居住在天上,而力嘎、布杰、勒嘎、翁嘎等都生活居住在下界(人间)。人的形象,不管是被神化了的力嘎、布杰,还是未被神化的当万、蓉莲、赛胡、细妹、茫耶等,他们都具有勤劳勇敢、无私无畏、善良纯朴等人类美德。而这一切在神的身上几乎都不具备,相反地,这些神还表现为懒惰、怯懦、狡猾、奸诈、凶残。 布依族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的文化现象,它是口头文学和书面文学的共同源头。布依族原始先民中神话的产生,不是因为自觉的文学目的,而是服务于认识客观世界的需要,囿于当时的社会条件,这种认识不可能是科学的,而是主观幻想的。想象力的自由驰骋,正是布依族先民搏击天地、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和道德风貌在这种高度想象中的和谐融合。
罗平县位于滇、桂、黔3省(区)结合部,是云南省布依族的主要聚居区。整个云南省有布依族5万余人,罗平县有2.9万人,占全省布依族总数的60%以上,主要集中在罗平境内的南部、东南部,尤其以鲁布革乡和长底乡为多。布依族先民源于古代越人中的骆越,汉以后称“僚人”,五代称“都匀蛮”,元、明、清称呼有“八番”、“仲苗”、“仲家”、“布侬”、“布饶”、“沙人”、“水族”等,本民族自称为“布依”。以上称呼有的为误称,有的为贬称,多种称呼较为混乱。1984年,遵照布依族人民的意愿和专家反复查证,正式命名为“布依族”。
罗平布依族同隔江相望的贵州省布依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等方面大同小异,世代通婚,关系密切,同属于历史悠久的世居土著民族。布依族的宗教信仰多属于原始的自然崇拜,没有完整的教规、教义,由于没有通用文字,仅有布摩的“摩经”典籍。一般敬奉山神、水神、寨神、树神,与节日相关。传统节日有二月二祭老人房、三月三、四月二十四、五月节、六月二十四、七月尝新节等,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祭老人房,最隆重的是“三月三”泼水节。
布依族作为一个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其文化传承方式一是靠口传心授,二是靠民歌传唱。这既给布依文化研究带来困难,也给布依族文化研究留下了有余的空间和形象资料。随着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推进,原始、古朴的文化形态正在走向消亡,如不及时抢救和保护,某些具有个性的文化现象就将面临灭绝。所以,必须加大对布依族文化的挖掘、整理、抢救和保护力度。
文化特点
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养育着不同的民族,塑造出不同的民族性格,滋生出绚丽多彩的不同民族文化风情。没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