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济南市西客站片区核心区城市设计2号方案简介
济南市西客站片区核心区城市设计2号方案简介 ? 一、发展定位
对接京沪的区域综合交通枢纽
山东省的区域门户
济南西部城市副中心
新济南城市文脉的窗口地区
二、规划结构
“双核三区、两轴两带”
1、双核
根据不同功能的空间需求,地段西侧以高铁枢纽为核心,发展高铁配套服务产业。地段东侧以城市副中心为核心,发展综合生活服务功能。
2、三区
在双核的拉动下,沿城市水景长廊建设以商务为主导的功能混合区、文化会展区和产业研发区。
3、两轴两带开放空间系统
通过网络化开放空间系统,沟通用地周边的城市绿化轴线,使规划片区完全融入西客站片区整体绿化体系。
三、空间形态
1、形态控制
高铁站点以其独特的建筑造型成为城市西部地标,周边高层建筑群围绕东广场,呈环抱之势,共同打造济南高铁站开阔疏朗的门户形象。
垂直于高铁站规划一条城市历史长廊,向东延伸至腊山河。沿长廊两侧布置连续的点式高层,形成错落有致的城市界面。在长廊东端规划一座彩虹桥,跨越腊山河直达西侧城市副中心二层步行平台。城市副中心以中央塔楼为核心,沿腊山河向南北两翼展开。
核心区整体空间形态呈现振翅高飞之势,寓意济南西客站片区的快速发展。
2、高度控制
制高点分别出现在东侧城市副中心和西侧高铁综合服务区,建筑高度以该两核为中心向南北两侧依次递减,形成重点突出,舒缓大气的城市天际线。
四、景观系统
景观系统由城市历史长廊、腊山河生态景观带、城市水景长廊、文化会展公园组成。
城市历史长廊:在腊山河和西客站东广场之间打造以济南千年历史为母题的城市公园,自东向西依次为“源起”、“繁荣”、“变革”、“振兴”、“腾飞”,赋予西客站片区独特的文化底蕴。
腊山河生态景观带:充分利用腊山河自然水体,通过大量原生态植物的培育,为济南西客站地区打造生态名片。
城市水景长廊:通过人工水系,南北连接各大功能片区,以人工驳岸为主,展现与腊山河景观带截然不同的滨水空间形态。
文化会展公园:位于兴福寺文物古迹和综合体育中心之间,新旧建筑物交相辉映,展现西客站片区的文化包容性和多元性。
五、交通系统
在充分研究西客站地区独特交通区位特征、大体量交通需求规模和集约化交通设施规划条件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公交优先”和TOD为核心理念,以宏观交通模型评价和微观交通模拟仿真为专业支撑,建立高效、便捷、和谐、一体化的综合交通系统。
六、地下空间
在统筹考虑地下商业、轨道交通、公共交通、静态交通、市政管网设施布局的基础上,提出核心区地下空间一体化、集约化、可持续化的开发模式。其中,核心区4类地下空间分区开发强度逐步提高、公共空间功能逐步深化、内部步行网络逐步加密、综合换乘系统逐步加强。
七、重要节点
1、东广场节点——腾飞之城
充分把握高速铁路为济南西部带来的机遇,实现跨跃式发展。
通过重新梳理站前交通系统,使得在核心地段内建设地上、地下一体化商业设施成为可能,增加游客的便利性,打造尺度宜人、功能多元化的站前广场。将酒店、商业、旅游服务、信息咨询、金融等功能统一整合至广场南北两侧的站前综合服务区。通过二层廊道和地下通廊打造环状加放射式的步行系统,实现高铁站点、站前广场和综合服务区之间的无缝链接。
其中,站前交通系统梳理包括:
调整交通设施布局
公交枢纽紧临高铁站房,地下布设出租车设施,社会停车场分置于东、南、北三个区域,一体化整合长途客运站,在高铁站台下方和西广场预留远景交通用地。
改进站前环路方案
将站前原二层环路改造为地下、地面、地上三层,有效避免交通交织、交通冲突,实现所有流向、所有方式的快进快出。
优化交通组织,包括:
公交流线;出租车流线;长途客运单循环流线;社会车分方向进出各自停车场,降低枢纽环内压力。
地下空间开发
构建综合枢纽整合开发区。地面层为人行广场;地下一层为贯通联廊,串联高铁进站口、地铁换乘大厅、公交换乘平台、出租车上客点、地下商业;地下二层为部分商业及配建停车场。
2、城市副中心节点——和谐之城
通过职能全面、功能混合的城市副中心建设,全面提升济南西部地区的公共服务职能,构建更为均衡的济南城市结构。
城市副中心利用滨河优越景观,采用T型空间结构。文化建筑物沿腊山河依次展开,打造全时滨水活力带。在副中心核心区,通过二层架空平台,建立网状连续步行系统,创造人性化的商业氛围。中央超高层塔楼将为济南西部创造新的地标。
核心商业区布置轨道交通、BRT、常规公交站点,实现公共交通一体化换乘网络与有效组织。
建立TOD导向的核心商业开发区,地下二、三层布置轨道交通线路、站台及相互连通的停车场,地下一层以轨道交通、BRT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