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测试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docVIP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测试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测试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1. “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禁欲主义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抬高为被崇拜的偶像。”使“儒家变为儒教”的两次改造指的是( ) A.孟子主张施行“仁政”;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B.苟子提倡“仁义”和“王道”;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C.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三纲五常”;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D.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2、 “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 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这段话意在说明( ) A.心外无理 B.心即理也 C.发明本心 D.格物致知 3、以下收录某部著作中的一段师生对话录: 生:“必有是理,然后有是气,如何?” 师:“此本兄先后之可言,然比欲推其所从来,则需说先有是理。然理又非别为一物,印存乎是气之中,无是气,则是理亦无挂搭处……” 其中的“师”是( ) A.董仲舒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 4、南宋朱熹说:“三纲五常,礼之大体,三代相继,皆因之而不能变”。其思想( ) A.主旨在于维护社会和谐发展 B.体现了封建伦理道德观念 C.与封建专制制度建立相适应 D.反映了对儒学的批判继承 5.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C.封建伦理及道德规范 D.“天人感应”理论 6、南宋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朱熹参加完与陆九渊的鹅湖学术辩论后,途经武夷山分水关,写下《题分水关》:“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暗喻朱、陆二人在理学上有“异”有“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西东”指朱熹认为理是“生物之本也”,陆九渊认为“心即理也”。 ②“西东”指“陆之教人为太简”、“朱之教人为支离”。 ③“合处”指都强调格物致知以“致良知” ④“合处”指两人思想基础都是儒学,沿袭着封建伦理道德观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称赞司马相如卓文君“善择佳偶”,公然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李贽的这些言论说明其思想特点是( ) ①反对正统 ②抨击神权 ③离经叛道 ④男尊女卑 A.①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梁启超读到一本书时说:“在卢梭《民约论》前约数十年,有此议论,不能不视为人类文化史最高出品。撰者固自负,亭林亦复推重。乾隆间,此书列入禁书;光绪之季,吾曾私自传印,以为播送民主思想之工具。”这本书是:( ) A.《日知录》 B.《明夷待访录》 C.《变法通议》 D.《天下郡国利病书》 9、(原创)对君主的看法古代思想家历来各不相同,如战国时期孟子提出“民贵君轻”,而西汉时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以上三位思想家主张不同,但他们也有共同的观念,其共性是( ) A.三人主张都发展了儒家思想 B.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轻视 D.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10.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 A.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 民为邦本 C. 天下为公 D. 民贵君轻 11.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 A. 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 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 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