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双壳绦虫病.ppt.pptVIP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01-双壳绦虫病.ppt

图11-16 赖利绦虫头节 1.四角赖利绦虫 2.棘盘赖利绦虫 3.有轮赖利绦虫 区别:虫体大小、头节形态 病原形态 生活史 成虫 孕节 似囊尾蚴 鸡 四角、棘沟:蚂蚁 有轮:蝇类、甲虫 2周 2~3周 流行病学 福建鸡的四角赖利绦虫感染率为21.8%,感染强度1~22只虫体;棘沟赖利绦虫为15.6%,感染强度4~15条;有轮赖利绦虫的感染率为5.2%。 致病作用及症状 机械作用 肠腔狭窄、堵塞、肠破裂、腹膜炎 顶突深入肠粘膜,引起结核样病变 夺取营养 消化不良,食欲减退,腹泻,渴感增加,体弱消瘦,翅下垂,羽毛逆立,蛋鸡产卵量减少或停产。雏鸡发育受阻或停止 毒素作用 引起中毒反应,出现神经症状 继发感染 病理变化 1、尸体消瘦、肠粘膜肥厚,有时肠粘膜上有出血点。肠管有多量恶臭粘液,粘膜贫血和黄染。 2、棘沟赖利绦虫感染时,十二指肠粘膜有肉芽肿性结节,其中有黍米粒大小呈火山口状的凹陷。其内常可发现虫体或黄褐色疣状凝乳样栓塞物。 诊断 粪便检查发现虫卵或孕节 剖检病鸡发现虫体 治疗 1.硫双二氯酚:成鸡100~200mg/kg体重,小鸡可适当减量。 2.丙硫咪唑:15~20mg/kg体重,与面粉做成丸剂,一次投服。 3.氢溴酸槟榔碱:3mg/kg体重,配成0.1%水溶液口服。 4.正十二酸-二丁基锡盐(Dibutyl-tin-dilaurate,商品名为丁锡醇,Butynorate),是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鸡绦虫病防治的唯一药物。市销商品名为Wormal(蠕虫魔),为丁锡醇哌嗪和吩噻嗪配成的混合片剂或饲料添加剂颗粒。成鸡按75~125mg/只或以千分之五比例加入饲料中,连用2~3天。 * 绦虫的分类及特征 绦虫纲 多节绦虫亚纲 圆叶目 假叶目 裸头科、带科、戴文科、 双壳科、中绦科、膜壳科 双叶槽科 双壳绦虫病 犬复孔绦虫(Dipylidium caninum)属双壳科(Dilepididae)(囊宫科),寄生于犬、猫、狼、獾、狐的小肠中,是犬和猫常见的寄生虫,人体偶尔感染。 病原形态 头节小,呈亚梨形,上有4个杯状吸盘,顶突可伸缩,上有4~5行小钩。 每一成节内含两套生殖系统。睾丸100~200个,位于排泄管的内侧。体两侧各有一卵巢和卵黄腺,形似葡萄。成节与孕节均长大于宽,形似黄瓜籽。 孕节内子宫分为许多储卵囊,每个储卵囊内含虫卵数个至30个以上。虫卵呈球形,直径为35~50μm, 内含六钩蚴。 生活史 1、中间宿主——犬、猫蚤和犬毛虱 2、中绦期——似囊尾蚴 发育期:3周 犬、猫 蚤、虱 流行病学 1、犬、猫中感染率甚高,狼、狐等野生动物也可感染。 我国各地的调查黑龙江犬的感染率为25.6%,吉林33.8%,四川52.3%,山西16%,武汉市的猫的感染率58.77%。 2、人的感染与犬猫等观赏动物接触有关。 致病作用及症状 轻度感染的犬、猫一般无症状。 幼犬严重感染时可引起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或便秘,肛门骚痒等症状。 个别的可能发生肠阻塞。 诊断 1、在犬粪中找到孕节后。 2、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具有特征性的卵囊,内含数个至30个以上的虫卵。 治疗 氯硝柳胺: 剂量为100mg/kg体重,安全有效; 吡喹酮: 剂量为5mg/kg体重。 预防 1、对犬、猫应定期选用适宜的杀虫剂,消灭虱和蚤类。 2、带入室内玩赏动物必须进行定期驱绦虫。 3、驱虫后的粪便应做无害化处理,防止虫卵污染周围环境。 中绦绦虫病 线中绦虫(线中殖孔绦虫)(Mesocestoides lineatus)属中绦科(Mesocestoididae),寄生于犬、猫和野生食肉动物(狐狸、皖熊、郊狼等)的小肠中,偶寄生于人体。 虫体呈乳白色,长30~250cm,最宽处3mm。 病原形态 头节上无顶突和小钩,有4个长圆形的吸盘。 颈节很短,成节近似方形,每节有一套生殖系统。子宫为盲管,位于节片的中央。生殖孔开口于节片背面中线上。 孕节似桶状,内有子宫和一卵圆形的副子宫器(paruterine organ),后者含成熟虫卵。 生活史 第一中间宿主——地螨(似囊尾蚴 ) 第二中间宿主——蛙、蛇、蜥蜴、鸟类及啮齿类 (四槽蚴 ) 终末宿主吞食四槽蚴 后而感染,在小肠内经16~20天发育为成虫。 流行病学 欧、亚、非及北美等地均有分布,在我国的北京、长春、浙江、黑龙江、甘肃及新疆的犬体内、黑龙江的猫及人体内均有发现。 致病作用及症状 人工感染犬体后,呈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被毛无光泽。严重感染时有腹泻。在腹腔内可引起腹膜炎及腹水等。 人体感染时呈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精神

文档评论(0)

daoqqzhuan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