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先秦汉魏至六朝文学“抒情”概念的发展演变.docVIP

《论先秦汉魏至六朝文学“抒情”概念的发展演变.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先秦汉魏至六朝文学“抒情”概念的发展演变

论先秦汉魏至六朝文学“抒情”概念的发展演变 【原文出处】殷都学刊 【原刊地名】安阳 【原刊期号】200301 【原刊页号】60~68 【分 类 号】J2 【分 类 名】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复印期号】200309 【英文标题】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lyricism ——A Concept in the Literature from the Prime Qin Dynasty, Han Dynasty, Wei Dynasty to Six Dynasties WANG Chun-hong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Department, 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 China) 【 作 者】汪春泓 【作者简介】汪春泓(1964-),男,浙江嘉兴市人,1994年获得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古代文论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北京大学 中文系,北京 100871 【内容提要】本文围绕“固精”这一文化传统,考察其流变,认为汉代之前文学抒情均受其节制,而六朝文学形成抒情性特质,乃与此一先秦两汉以来悠久传统的断裂有着直接关系,为研究六朝文学特质,开辟了新视角和新思路。 【摘 要 题】文论研究 【英文摘要】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evolution of stabilizing soul which is a important concept in Chinese cultural tradition. The article considers that the literature before Han Dynasty(included)was ruled by the concept. However, the situation was different in Six Dynasties. The cultural tradition, stabilizing soul, was abrogated. The change bring that Express Personal Sensibility--another literature trait formed in the Six Dynasties. The article gives us a new visual angle and a new approach to investigate the trait of Six Dynasties literature. 【关 键 词】精气/毛诗序/先秦文学/汉魏文学/六朝文学 soul/the Foreword of Mao Shi/lyricism/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参考文献】 [1] 饶宗颐.老子想尔注校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2] 荆门市博物馆编.郭店楚墓竹简[Z].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 [3] 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3. [4] 兴膳宏.六朝文学论稿[M].长沙:岳麓书社,1986.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忄加占   @②原字滞下加心   @③原字克加寸   @④原字女加曼   @⑤原字服加鸟   @⑥原字石加敫   @⑦原字马加(侵去亻)   @⑧原字般下加木   @⑨原字礻加右   @⑩原字月加兆   @(11)原字扌加离   @(12)原字日加方   @(13)原字亻加垂 [中图分类号]I20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238(2003)01-0060-09 南朝重艺术特质的文学思想倾向,最突出的是其强烈的抒情性。本文拟探讨从汉代到魏晋南北朝,文学抒情性所发生的根本转变,从而考察诗学思想在此期间的发展演进。   一、由先秦时期从个体之“身”到国家之“事”思想模式来探寻《毛诗序》“抒情”的结构层次 《毛诗》在汉代影响不大,但是《毛诗序》对汉代诗学而言,却有代表性。《毛诗序》说:“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通过音所表现情绪的不同,可以体察到人心、政治的实情。此处“安”、“乐”、“怨”、“怒”、“哀”、“思”等,均属于心理活动的各种形态,它们何以是测量政治良窳的指标呢?《吕氏春秋》卷二《适音》比较清晰地阐释了调和心情与音乐诗歌的

文档评论(0)

tiantiand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