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教学设计12.doc

  1. 1、本文档共8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12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11 指导思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教学目的:1.进一步体会散文的“形”与“神”以及两者的辩证关系,进一步学会运用借 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方法; 2.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方法:自读-----?讨论------评讲   教学构思:以作者情感为线索结构全文   教学重点:散文的“形”与“神”   教学难点:散文的景与情   教学媒体:计算机或幻灯机和录音机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及内容: 导语设计? 师:历代名家对秋都特别的钟爱,描写秋的佳作数不胜数,同学们能说一说吗?? 生:“落霞与孤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师:对。这是王维的《滕王阁序》中的名句。那,还有别的吗? 生: 师:那我们看看名家对秋的评价是如何的?   佳句:北风吹故林,秋声不可听。棗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棗白居易《琵琶行》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棗杜甫《登高》? …… 名篇: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王维《山居秋暝》 欧阳修《秋声暝》 …… ? 师:这些佳作中既有颂秋又有悲秋,既有描写萧瑟凄凉,又有刻画絢丽多彩。那 么,,著名现代作家郁达夫笔下的“秋”又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呢?今天,我们 就来学习郁达夫《故都的秋》,请翻开课本P250。 师:上课之前,老师已经把自读题给出,让同学们作了充分准备。下面,以自读? 题为依据,欣赏分析课文。   完成课后练习2,并根据练习思考下列题目: 1.你认为作者主要从哪个方面写故都的秋?请用一字概括。 2.在课文的第1、2自然段,作者分别用了哪些字来概括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的特征以及感觉。 3.作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描绘了五幅故都的秋景图,请同学们根据想象力分别把景色画出来。然后,思考作者是如何通过这些秋景来表现秋味的? 4.故都的秋景多种多样,作者为何只选取上述秋景描绘呢?试从主客观分析。 5.课文的最后,作者再次提到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意图是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6.纵观全文,你认为作者是颂秋还是悲秋?为什么? 7.作者运用了散文的抒情手法,请问“形”与“神”在文中各指什么,两者的结合点是什么? ? 检查预习,师生共同讨论,分析理解课文。? 第一部分? 师:翻开课后练习2,请一位同学结合练习2来完成第一部分“总起”。 生:处写作者对北国之秋的感受和向往;处写南国之秋不能让人满足。北国之 秋的特点是“清”、“静”、“悲凉”,作者“想饱尝一尝”;而南国之秋的特点是 “慢”、“润”、“淡”,作者是“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作者运 用对比映衬的手法来表现对故都的秋的依恋。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正确。从这,同学们能回答练习1吗? 生:“味”,即“清”、“静”、“悲凉”。 师 北国之秋?感受:“清”、“静”、“悲凉” 总起?向往:“想饱尝一尝” 南国之秋?感受:“慢”、“润”、“淡” 向往:“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 第二部分? 师:写到秋味,作者是如何描绘表达的?要是同学们写秋,会如何描绘呢?现在,分 析课文的第二部分。下面请五位同学尽情发挥画艺 师:五幅故都的秋景图是什么?? 生:清晨作者在院子所见的景象;槐树的落蕊及其有关情况;秋蝉的残声;秋雨及雨 后话秋凉的场面;枣树在秋天里的奇景。 师:说对了。 五位同学都画好了。请每位同学结合练习3来介绍秋景图。 生甲:这是清晨作者在院子所见的景象图,有破屋、碧空、鸽子、槐树、牵牛花和秋草。这些景物都给人清凉疏朗的感觉,尤其是蓝色的牵牛花更增添了萧瑟的秋意,营造出一种充满北国情调的清凉氛围。 师 生乙:这是槐树的落蕊图。作者借助“槐蕊”写出秋的“寂静”。无声无息的槐蕊夜里悄然而落,“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给人静寂的感觉;“扫地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几句,突出了秋的清,给人清静悠闲的感觉;作者“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抒发了悲秋之感,紧扣了“悲凉”。 生丙:这是秋蝉的残声图,作者从广阔的角度写出悲切的蝉叫声,每刻都引发人的思绪,叩击人的心扉。萧瑟的气氛笼罩着故都,让人顿生“悲凉”之感。 生丁:这是秋雨及后话秋凉的场面图,作者精心细

文档评论(0)

mcplj19837000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