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6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6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南京市宁海中学分校 裴娟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战国策》。
2、理解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现象。
3、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1、疏通课文,提高学生文言阅读的素养。
2、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三、教学方法:
1、导读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在充分利用注释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词句,掌握课文内容。
2、讨论法 在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提出富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地展开讨论,集思广益,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
3、练习法 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检测题和作业题,让学生在做练习题的过程中掌握并积累有关词句知识。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时数:两课时
?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1、了解《战国策》。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3、译读课文,疏通课文。
?
导语:
人们常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那么人们也常常思考,“忠言”为什么一定要逆耳呢?顺耳不是更有利于被接受被采纳吗?由上面的问题可以知道,古人向君王进谏时,委婉规劝往往比直言规劝的效果好些。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选自于《战国策·齐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讲的就是邹忌讽喻齐王广开言路,纳谏除蔽,结果使齐国修明政治,国势强盛的故事。
解题:
1、《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谏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2、邹忌,战国时齐国人,善鼓琴,曾借弹琴之道言治国之道,深得威王赞赏,封为相,后封成侯。
??? 齐威王,田氏,名因齐,一作婴齐。曾任用邹忌为相,田忌、孙膑为将和军师,改革政治,国力渐强。
3、邹忌讽齐王纳谏,两个动词,不属于同一个主语,是一个兼语句。此课题揭示了课文的内容,即邹忌用委婉含蓄的方式劝告齐威王接受意见、采纳建议。齐威王也接受了。
?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通译课文。
1、初读课文,扫清生字词的读音。
2、学生齐读课文。
3、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借助注释、工具书,通译课文,请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句,师生共同解答。
4、全班再次朗读课文。
?
布置作业:积累本课中的重点实词及重点句。
?
第二课时教学重点:1、赏读
课文,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2、分析人物形象。
3、联系实际,领悟道理。
?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要求: 学生毛遂自荐扮演角色。
读出人物身份和心理。
?
研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1、思考: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原因是什么呢?他是根据什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呢?
明确:“王之蔽甚矣!”根据自己受到的蒙蔽。
2、请你概括邹忌自己受到了怎样的蒙蔽?邹忌又是怎样总结原因的?
明确:他的妻子、妾、客人都说他比徐公美,而据他自己观察,他并没有徐公美,所以总结出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他“孰视之”“窥镜而自视”“暮寝而思之”,由此想到,我乃一介臣子,尚且有如此之“蔽”,更何况作为高高在上,俯视一切,行为万世师,言作万世法的齐威王呢?所以结论就是:“王之蔽其矣”。
3、邹忌总结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4、思考:齐威王接受了邹忌的讽谏,他采取了哪些除蔽的方式?除蔽的结果是什么?
明确:第三段中三令,三变。结果是“战胜于朝廷”。
?
赏读课文,欣赏讽谏艺术。
1、讨论:邹忌讽谏齐王的方式是什么?这样有着怎样的效果,你能说说看吗?
明确:邹忌“讽”,表现在以自已切身感受来设喻,巧妙地讽喻齐王。国君能不能广开言路,纳谏除蔽,修明政治,是一件关系国家兴亡的大事。但一开口就批“龙鳞”,逆“圣听”,往往会使他抵触,不易接受。因此邹忌就从自已个人的生活小事入手,把自已在美不美这个问题上受到妻妾和客人的蒙蔽这件事讲给齐王听,先引起齐王的兴趣。然后抓住这一生活小事同国家大事之间的相似点——受蔽,把两件事巧妙地联系起来,进而指出“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这一严峻事实,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形象而委婉地说服了齐王。
2、邹忌讽齐王的效果怎样?
明确:邹忌“讽”齐王的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