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重點整理-研究領域
第1章組織如何進行知識管理
(知識管理的意義
(KM=(P+K)S
(知識管理六大構面
組織知識管理願景與目標
組織進行知識管理首需確立願景與目標,依據不同的組織風格建構組織知識管理的願景,以及各個階段性的目標、計畫的優先次序等。
確立組織知識管理的願景與目標(願景目標)
知識管理組織願景
階段性目標為何?
各級目標的優先次序
組織結構與風格文化面
確立組織中所需要的關鍵知識項目,對於組織核心競爭力以及關鍵知識確認,關鍵知識中哪些是組織中已經存在的,哪些是組織尚未取得而必須要取得的。依據關鍵知識找到該項之知識的所有者,可能是組織內部或外部的專家,建立組織知識管理的知識地圖。
組織結構可以分為:機械式與有機式兩大類;機械式組織(如官僚體制、階層式組織),對於新興價值的創造常為由上而下的產生與傳遞;有機式組織(矩陣式或網路式組織架構),對於核心價值的創造則為由下而上的建立。
機械式組織架構
(組織設計的重點防弊重於創新) 有機式組織架構
(因應動態、彈性的需求) 優點 責任與職掌明確、管控方便、考核容易,重重防弊措施易於補位與職務輪替、訊息保留容易。 面對瞬息萬變的商情與國際環境,可彈性組織成員進行團隊間之相互支援,適合研究與創造發展的環境。 缺點 在此層層架構下,創意與創新無法傳達而被中途夭折、決策流程很冗長,面對知識工作者與知識經濟的創新時代,常常會面臨無法應對的窘境。 非正式組織會提高管理與考核的困難度,形成為由下而上的活性組織。
人力資源管理面
建立組織內部與外部的領域專家與關鍵知識間的關聯地圖。再依據組織知識管理目標與範疇的確立,再進行知識領域專家的專長、學經歷、核心知識間關聯度,進行整合分析。透過正式與非正式的網路,進行支援、聯繫與協助,以建立影子幕僚與專業團隊對組織貢獻的環境。
文件知識內涵面
知識分為外顯化與內隱兩類,外顯化知識如同文件一般,可視為組織中易於取得與呈現的知識。
外顯化的知識可以透過『文件內涵分析』的過程,依據知識分類、索引典、關鍵詞之建立,將不同來源文件的屬性、專業別、外部特徵等資訊,透過全文或關鍵詞等檢索方式,完成傳遞外顯知識的目標。
文件為外顯化知識的表徵,依據不同知識分類結構,建立知識來源的管理,以符合文件知識內涵。
資訊架構面
組織中經由探討、體驗、分析、萃取等過程,可找到組織中核心問題,以及正確的認知方法,此稱之為『組織知識』。
知識管理的資訊架構分為:知識蓄積機制知識轉化與分析機制知識分享與學習機制知識加值與創新機制回饋與獎勵機制;以建立組織知識管理的評量與績效。
流程管理面
知識獲取與創造流程
組織知識的獲取與創造流程包含由知識學習、引用、訓練到導入,一連串內化與深化知識的過程,最後再透過知識歸納、分析、整合、更新以及運用,進行知識加值與創造。
知識產權化流程
將組織中有經驗與價值的記憶保存,紀錄重要的事件、成功案例的紀錄,經由關鍵的員工儲存關鍵的核心知識,透過獎勵制度進行組織知識創造的激勵與保存。
(執行組織知識管理的六大步驟
(一)、確立組織知識管理的願景目標(願景目標)
知識管理組織願景
階段性目標為何?
各級目標的修先次序
(二)、確立組織中所需要的關鍵知識項目(組織結構與風格文化面)
組織核心競爭力
關鍵知識確立
組織已經存在的知識有那些?
組織尚未取得而必須要取得的知識有那些?
關鍵知識的所有者(內部與外部專家)為何者?
確立組織所需的知識地圖(知識、流程、關鍵知識者)
(三)、關鍵知識與關鍵知識者的確立(人力資源與學習分享面)
關鍵資訊來源
知識內涵與屬性資料標準化分析
知識分類結構規範
關鍵知識取得的優先次序
知識領域專家
知識分享
學習活動
(四)、依據組織業務建立單一或多重的分類結構(文件知識內涵面)
知識分類
業務分類結構
專業分類結構
個人分類結構
來源管理
外部特徵分析
統計方式
管理技術
(五)、建立組織內部知識創新的誘因、便捷知識分享的機制(流程管理面)
建立知識的專業社群(虛擬社群、影子幕僚)
建立上下游知識的流通管道(上下游知識結構需要同步)
建立評量知識優先度的機制
建立正式回饋使用者與貢獻者的機制
建立彙總與搜尋知識的機制
(六)、配合組織架構,建立可搭配的資訊系統機制,進行資訊管控流程(IT面)
知識蓄積機制(知識蓄積機制需定義以下介面與標準)
定義資訊匯入規範與介面
定義資料淨化、轉置與結合規則模式
定義資訊匯出機制與標準
知識轉化與分析機制
建立多重分類架構並配合搜尋機制
建立索引典與關鍵詞
知識分享與學習機制
代理人機制
虛擬社群機制---不同領域專家討論與腦力激盪
評量與回饋機制
知識加值與創新機制
技術委外尋找技術知識的合作者(Outsourcing)
做中學活動(Learning by doing)
知識文件探勘機制(Tex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四冊第二章.doc
- 第3章16位32位微处理器指令系统.ppt.ppt
- 第3章MCS-51单片机的结构.ppt.ppt
- 第2章计算机硬件.ppt.ppt
- 第3章任务调度.ppt.ppt
- 第3章字处理软件Word2003.ppt.ppt
- 第3讲-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单片机应用技术》.ppt
- 第4、5章.ppt
- 第3节动物行为的研究.ppt
- 第3章低速平面位流.ppt.ppt
- 量子计算行业产业链上下游分析与发展趋势报告.docx
- 社区农业生产与供给统筹协议.doc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docx
- 2025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资金申请政策影响分析报告.docx
- 国际教育交流项目2025年,学生跨文化适应与教育国际化挑战报告.docx
- 2025年海洋工程装备数字化设计与建造技术在海洋工程装备抗海水生物侵蚀影响中的应用报告.docx
- 聚焦2025年:中国软件外包行业政策红利与市场机遇报告.docx
- 2025年传媒产业园区产业园区产业园区运营管理产业园区产业园区产业集聚效应报告.docx
- 2025年康复医疗器械市场需求分析与产品创新技术发展报告.docx
- 聚焦2025年:中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与产业竞争力提升策略报告[001].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