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复习课件 第一部分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ppt

高中地理复习课件 第一部分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解析 解析 答案 答案-2 解析 解析 解析 解析 导航页 结束放映 导航页 结束放映 导航页 结束放映 考点(一) 考点(二)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意义 地理要素 相互 影响 典例 气候与 地貌 气候→地貌 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于湿热的气候环境中;西北内陆的风沙地貌形成于干旱的气候环境中 地貌→气候 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气温和降水的垂直差异大,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 气候与 水文 气候→水文 我国北方河流大多有结冰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 水文→气候 在湖泊、水库周围,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小 气候与 生物 气候→生物 赤道附近为雨林,动物耐热;亚寒带地区则为针叶林,动物耐寒 植物→气候 森林茂密的地方,周围的气候相对湿润;我国西北地区植被稀少,加剧干旱程度 地理要素 相互 影响 典例 气候与 土壤 气候→土壤 东北地区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形成肥沃的黑土;东南丘陵地区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形成贫瘠的红壤 土壤→气候 冻土加剧气候的寒冷 地貌与 水文 地貌→水文 刚果河的向心状水系与盆地地形有关;北欧高地上多湖泊由冰川地貌积水形成 水文→地貌 黄土高原的沟壑地表是流水侵蚀的结果;长江三角洲是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 地理要素 相互影响 典例 地貌与 生物 地貌→生物 阴坡与阳坡植物不同,如马尾松分布在阳坡,冷杉分布在阴坡 生物→地貌 生物对地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加剧岩石的风化过程,改变地貌形态;另一方面又具有保持水土、减少侵蚀的作用,保护了原始地表形态 水文与 生物 水文→生物 骆驼刺生长在干旱的环境;芦苇生长在水湿的环境 生物→水文 水生生物通过生命活动,不断改变水的化学成分 土壤与 生物 土壤→生物 南方低山丘陵的酸性红壤适合茶树的生长 生物→土壤 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解析 年份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植株 数量 灌木植物 1 1.00 1.00 1.00 1.00 草本植物 1 1.18 1.20 1.21 1.23 地上生 物量 灌木植物 1 1.09 1.10 1.12 1.11 草本植物 1 1.47 1.55 1.52 1.53 地下生 物量 灌木植物 1 1.01 0.99 0.98 0.97 草本植物 1 1.21 1.29 1.42 1.58 解析 解析 解析 整体性的表现 举例说明 意义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整体性的表现 举例说明 意义 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   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 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 导航页 结束放映 导航页 结束放映 导航页 结束放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