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萨尔亲王:写就沙特当代外交史.docVIP

费萨尔亲王:写就沙特当代外交史.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费萨尔亲王:写就沙特当代外交史.doc

费萨尔亲王:写就沙特当代外交史   7月9日,沙特阿拉伯王室发布讣告称,沙特前外交大臣费萨尔亲王(全名:萨乌德?本?费萨尔?本?阿卜杜拉阿齐兹?阿勒沙特)在美国洛杉矶因病逝世,享年75岁。费萨尔亲王是享誉世界的传奇外交家,自1975年起担任沙特外交大臣,直到今年4月29日因健康问题辞职,长达40年,被称为全世界在任时间最长的外交部长。费萨尔亲王深受帕金森症困扰,从退休到去世仅仅两个月有余,实在是没有享受到多少清闲的日子。毫不夸张地说,费萨尔亲王用自己漫长的职业生涯写就了一部沙特当代外交史。   沙特作为君主制国家,国王拥有制定内外政策的绝对权力,外交大臣只是国王意志的执行者,费萨尔亲王在40年外交生涯中曾经为哈立德(1975年~1982年)、法赫德(1982年~2005年)、阿卜杜拉(2005年~2015年)、萨勒曼(2015年至今)四位沙特国王服务。1975年至2015年这漫长的40年,无论对沙特、中东还是世界来说,都可谓“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费萨尔不仅是许多重要历史事件的见证者、亲历者,而且有时更直接成为历史的创造者、推动者。回顾费萨尔的外交生涯,不仅可以重温沙特外交40年来的关键节点与重要转折,也能够更好地看清当前沙特外交的演化趋势。   临危受命,初露锋芒   费萨尔1940年生于沙特塔伊夫,是费萨尔国王(1964年至1975年在位)的次子。1964年,费萨尔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成为同代沙特亲王中首先接受系统西式教育的佼佼者。费萨尔天资聪颖,勤奋好学,熟练掌握英、法、德、意、西班牙、希伯来六门外语。1975年3月25日费萨尔国王遇刺身亡,同年10月,新国王哈立德任命费萨尔亲王为外交大臣。   费萨尔当时年仅35岁,在承受父亲遇刺的悲痛之时,还要面对一个剧变前夕的中东。上世纪70年代末,埃以和谈、伊朗伊斯兰革命、两伊战争这三大事件先后发生,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极大改变了中东地缘格局,也让沙特外部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初露锋芒的费萨尔在处理这些事件上表现出软硬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软”的一面主要表现在针对以色列的问题上。1978年埃及与以色列媾合,遭到包括沙特在内的阿拉伯国家普遍反对。沙特政府同其他阿拉伯国家一起对埃及实施了一系列制裁措施。在当时的历史气氛下,阿拉伯国家自然会对埃及义愤填膺,但实际上沙特对该问题的态度早就悄然发生变化。包括费萨尔亲王在内的沙特高层当时已经隐约意识到,通过战争手段解决阿以矛盾既不现实、也不符合阿拉伯国家长远利益。因此从1977年以来,沙特官方外交口径中已经避免涉及“毁灭以色列”的提法,而将重点放在“收复1967年战争的被占阿拉伯领土”。费萨尔曾说:“如果愿意,所有的邻居都会与以色列和平共处,承认它存在的权利。如果这都无法为以色列带来安全,那么枪口更不可能做到。”实际上,这种姿态是对1967年阿盟对以“不和解、不谈判、不承认”政策的巨大让步。   “硬”的一面主要体现在对待伊朗革命。1979年2月伊朗伊斯兰革命推翻巴列维王朝,霍梅尼公开宣称伊朗革命是“世界穆斯林革命的开端”,伊朗人要向邻近的阿拉伯国家输出“伊斯兰革命”;他还断言“伊斯兰政府不应该是君主制,君主制是反伊斯兰的”,直接否认沙特王国对伊斯兰教两大圣地的保护资格,指责沙特用“真主赐予的石油资源满足异教徒美国的需求”。在伊朗革命鼓舞下,1979年底沙特国内爆发了极端分子攻占麦加大清真寺和东方省什叶派骚乱事件,沙特与伊朗关系急转直下。费萨尔作为沙特王权忠诚捍卫者,对伊朗展现出坚决强硬的一面。在1980年的两伊战争中,沙特果断站在伊拉克一面,拉拢科威特、阿联酋、摩洛哥、约旦等君主国积极为伊拉克提供情报、武器、经济援助,并于1981年联合海湾六国成立海湾合作委员会,共同遏制伊朗威胁。据统计,沙特在两伊战争期间共向伊拉克提供了高达300亿美元的援助。在沙特的大力支持下,萨达姆的伊拉克与伊朗的苦战陷入长期化,有效牵制伊朗对外输出革命的动力,成功保护了沙特的自身安全。   经历“背叛”,痛定思痛   据沙特外交圈的一些人形容,费萨尔的外交政策好比一座“探照灯”,他只会将注意力集中于对国王和沙特最重要的利益上来。这句话看起来仿佛是世界上所有外长必备的素质,但是对于沙特来说却有着特殊的含义。沙特坐拥能源与伊斯兰教圣地两大宝藏,对全世界的影响力举足轻重,很容易让其产生“强国幻觉”。而沙特正是通过一次痛彻骨髓的“背叛”,才真正看清了自身实力。1990年8月2日凌晨,伊拉克出动10万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越过边境线,仅用十个小时便占领科威特全境,科威特埃米尔逃至沙特避难。不仅如此,萨达姆在吞并科威特后公开发表讲话,号召沙特的穆斯林和阿拉伯民族主义者对沙特王室发动“圣战”,伊拉克的新闻媒体也开始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