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不得不知道的足踝生物力学.docVIP

【2017年整理】不得不知道的足踝生物力学.doc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不得不知道的足踝生物力学

功能性解剖   足踝部生理解剖   足踝部分为后足(hindfoot或rearfoot)、中足(midfoot)、前足(forefoot)三部分。后足是由距骨(talus)和跟骨(calcaneus)组成,是踝关节最重要的部分;中足由7块小骨头组成;前足为跖骨(metatarsus)以下部分。 足踝关节(Ankle joint) 足踝关节主要由包围距骨之三个关节面组成:胫距关节(talo-tibial joint),距下关节(subtalar joint),距舟关节(talo-navicular joint)。 踝关节轴线(Ankle axis)   距下关节为了要应付行走时足部形状的改变,呈现S形立体交叉的关节面,其关节轴线为从内测前上方向外侧后下方倾斜。因此距下关节的关节活动系主要沿着轴线,自然产生旋前(pronation)和旋后(supination)两种动作。 旋前(Pronation) 旋后(Supination)   旋前(pronation)=背屈(dorsiflexion)+外展(eversion)+外翻(abduction)   旋后(supination)=跖屈(plantar flexion)+内收(inversion)+内翻(adduction)   足部纵向参考轴线(Axial reference line)   足部之纵向中心轴线,为通过跟骨中点至第二跖骨头中点之直线。 步态动作   着地期(Heel strike phase)   在足跟着地时,是从跟骨外侧先触地,再向内侧翻转(Lateral-to-medial heel strike),因为摩擦力的关系,距下关节会从轻微旋后姿势 (supination)转为旋前姿势(pronation),这种姿势转变主要的作用就是吸收地面的反作用力(吸震作用)。   检查鞋子时,足跟外侧通常磨损比内侧多一些,这是正常现象。 站立期 (Stance phase)   为了吸收身体的重量与着地的冲击力,会使距下关节产生旋前动作(pronation),促使原来前足内翻(约8度)转而贴向地面,接着足跟轻微外翻,胫骨向内转(tibia internal rotation)。这种距下关节旋前角度的控制,主要是受头与关节面之影响,肌肉控制所占的角色很少。 站立中期 (Midstance phase)   此期负重之下肢股骨与胫骨开始外转(external rotation),使距骨产生旋后(supination)动作,最后距下关节回复到正中位置(neutral position)。 推进期 (Propulsive period)   从足跟离地开始,进入推进期,此时距下关节回复到正中位置。   有效率的推进,必须依赖前足和后足之骨关节互锁机制(osseous locking mechanism),互锁的主要位置在跟骰关节(calcaneocuboid joint)及相关韧带。   骨盆位移(Pelvic displacement)   当两脚交替着地时,骨盆不断位移,主要目的在保持平衡。   膝关节外翻(genu valgum)使胫骨在站立期接近垂直地面,这会使重心偏移减少,也同时减少骨盆之位移。 大体来说,正常行走时膝盖以下与地面接近垂直,如果从跟骨后方做中垂线,会与小腿下1/3之中垂线平行。 距下关节之正中位置(Subtalar Neutral Position)   距下关节的正常活动角度,2/3为旋后(supination)约20度,1/3为旋前(pronation)约10度。   在俯卧位姿势下,一手握住踝关节前方距骨头两侧凹陷处(内外踝前下方凹窝),一手将足底外侧第四五跖骨向上推至距骨头两侧间隙一致,此时称为距骨下的正中位置(neutral position of the subtalar joint)。 站立时下肢之正常角度   正常站立时,胫骨呈现内翻角度为4度(tibial varum)。这使鞋垫后跟部需内建4度的原因。 编注:不论前足或后足变形,矫正的结果都希望回到4度内翻的正常位置(也就是距下关节之正中位置),所以是否需要人人量身订做鞋垫实在有待商榷!若直接采用足弓大小之内翻4度标准鞋垫,将可以大大缩短制作过程,降低成本,减轻病人负担。   前足底面与跟骨中分线垂直。所有跖骨头应在足底同一平面。跖骨头远端会形成一抛物线。 正常人行走时双脚外开7度,站立时外开5-18度(Fick angle)。   正常成人胫骨股骨角度约5度。注意在幼儿时期,这个角度是会改变的,2岁以前先是内翻,2岁以后变成逐渐外翻,约在4-5岁以后才维持稳定在5度。 站立時,體重的50-60%分佈在足跟,40-50%分佈於蹠骨頭。正常行走時,足部負重是體重的1.2倍,奔跑時增為2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ove874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