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通用版选修一第4单元王安石变法Word版含解析.docVIP

高二历史通用版选修一第4单元王安石变法Word版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二历史通用版选修一第4单元王安石变法Word版含解析

王安石变法 1、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①北宋初年,宋太祖对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态度,土地兼并现象十分严重,农民起义频繁,阶级矛盾激化; ②宋朝建国后,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专制集权,集中了军权和行政权。但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冗官、冗兵、冗费问题严重,形成“积弱”和“积贫”局面,,形成积贫积弱的局面; ③为缓和社会矛盾,解决统治危机。1043年,宋仁宗任用范仲淹、富弼等人,以整顿吏治为核心,进行改革。历史上将这次改革称为“庆历新政”,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④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 2、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①富国之法:为改变积贫的局面,王安石主持制定的政策、措施主要有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等。 ②强兵之法:为改变积弱的局面,王安石等人又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措施,主要有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和设军器监。 ③取士之法:王安石也非常关注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采取的措施有: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惟才用人。 3、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①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加强了国家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②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想一想 1、王安石变法的目的? 2、王安石变法的败因? 练一练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武宗海山沉溺酒色,在1311年正月病死。同年3月,皇太子仁宗即位。即位后,仁宗废尚书省,并以“变乱旧章,流毒百姓”的罪名,构捕脱虎脱等处死,而各地行尚书省仍为行中书省。四月即下诏罢废至大银钞及铜钱,诏书说:“比者尚书省不究利病,辄意变更。既创至大银钞,又铸大元、至大铜钱。钞以倍数太多,轻重失宜;钱以鼓铸弗给,新旧恣用。曾未再期,其弊滋甚”。同时仁宗采用汉人传统的理财方法经理田赋。他建策行经理之法,使有田之家及诸王位下、寺观、学校、时赋等田,一切从实自首,做到“税入无隐”。仁宗信用李孟等汉臣,尊孔崇儒。自一三一四年八月,各郡县推举年在二十五岁以上的举人经乡试后,次年二月在礼部会试,然后御试。以后,科场每三年开试一次。考试规定用朱熹注,又使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学术。 (元史》 评价:“纵其一生,他还是一个有所作为的皇帝”。 ——摘编自范文澜、蔡美彪等著《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仁宗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仁宗改革的历史作用。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士之所宜学者,天下国家之用也。今悉使置之不教,而教之以课(科)试之文章,使其耗精疲神,穷日之力以从事于此。及其任之以官也,则又悉使置之,而责之以天下国家之事。……。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也,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致不如古。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材料二 17世纪和18世纪初叶,中国对欧洲的影响远比欧洲对中国的影响大很多。……中国由于其孔子的伦理体系、为政府部门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对学问而不是对作战本领的尊重以及精美的手工艺品……开始被推举为模范文明。……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 ——(美)斯诺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在1855—1870年文官制度改革期间……最大胆的举措是八个方面的借鉴和采用了中国科举制度原则,对英国文官录用制度做出了革命性的变革。第一采用科举制公开考试、自由竞争、择优录取原则。……还强调了新的考试制度必须和英国国情融合、贯通…… ——严泉《论中国科举制度对近代西方文官考试制度形成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安石认为唐朝选官制度的弊端是什么?他采取了哪些针对性的改革措施? (2)据材料二、三,说明西方人是怎样学习中国的考试制度的?到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的原因是什么? 乐一乐 【】梳洗并不是女子的梳妆打扮,而是一种极为残酷的刑罚,它是用铁刷子把人身上的肉一下一下地抓梳下来,直至肉尽骨露,最终咽气。梳洗之刑的真正发明者是朱元璋,据沈文的记载,实施梳洗之刑时,刽子手把犯人剥光衣服,裸体放在铁床上,用滚开的水往他的身上浇几遍,用铁刷子一下一下地刷去他身上的皮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