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英雄的枣科杨历史不会忘记[优化]
英雄的枣科杨——历史不会忘记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多少年来,作为表现民族不可征服的英雄楷模始终广为传扬。在今年抗战胜利六十九周年即将到来的时刻,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踏进东阿县姚寨镇枣科杨村这块革命老区圣土,循着现年76岁老党员、枣科杨村原党支部书记——杨玉峰老人的句句陈述,去重温抗战时期英雄的枣科杨村人民浴血奋战、顽强抗敌的光辉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珍惜来之不易的世界和平,共同致力于维护和创造更加稳定、和谐的美好世界。
枣科杨村地处赵牛河东岸,位于东阿县与茌平县交界处,解放前属于茌平县三区管辖,当时,茌平县称枣科杨村为河东五村(五村包括前王集、后王集、西王集、朱庄和枣科杨村)。抗日战争时期属于远东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的堡垒村。建国前全村共有102户,500多人,其中青壮年不足200人。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枣科杨村现人口已经达到近千人。
水深火热之中的枣科杨
抗日战争时期,枣科杨村四周全是日伪军的据点。村北赵牛河以北的沙土寺村(茌平县辖区)围子里住着一个营的伪军,营长的名字叫黄太文;村北的孙庄围子(茌平县辖区)住着伪军三团,团长叫路兆月;龙王山围子(茌平县辖区)住着伪军二团,团长为冯太恒;何庄围子(茌平县辖区)住着一个营,营长为李长路,另外还有教场铺(茌平县辖区)的伪军据点;东边周庄、杨柳有敌人的炮楼,相距枣杨村仅3里多地;南边陈店子(陈集乡辖区)有伪军据点。敌人经常到枣科杨及附近村庄扫荡、杀人、放火、追粮逼款、伤害村民。据统计,仅到枣杨村就抢劫过20多次,牵走牛20多头,粮食20多车,抓去18人,逼死5人。无辜的村民们彷徨中既有无奈,也有抗争。1940年8月14日晚上,伪军冯太恒、路兆月带领2个团洗劫枣科杨村,并以要粮要钱为要挟,抓走杨西祥、杨希恩两位青年去当伪军,若是不交粮交钱,就打他们的穷气,甚至活埋人。村里为了不让他们二人被抓走,村民们自发凑“份子钱”把他们二人保了出来。1943年春天的一个早晨,日伪军中一个外号叫“贾瘸子”的汉奸带着几个乡丁来枣杨村催要粮食。村民常维汉端着仅有的一点玉米去村里石碾上轧玉米面,刚把玉米倒在碾盘上没推几遭,恰巧被“贾瘸子”撞见。“贾瘸子”看见常维汉推碾后开口就骂:“妈的,说没有粮食,这是么!给我敛走!”。说着就上前抢粮食,常维汉没有被他们的嚣张气焰所吓倒,二话没说,抽出碾棍拼命向贾瘸子砸去,这家伙一看势头不好,扯了一下乡丁,顾不得要粮就一瘸一拐地狼狈逃窜了。
枣科杨村人民绝大多数是有骨气的,在抗日战争的日子,他们坚守着中国人民勤劳和善良的本分,但是也出现了极个别的民族败类。村里老人们至今也未弄清楚,村民杨玉梅到底是什么原因成了沙土寺围子日伪军的连长,成了地地道道、人人唾弃的狗汉奸。由于杨玉梅是本地人,对四外八乡的情况比较熟悉,1943年,鬼子和伪军让他回枣科杨村招一个连的兵力。他人还没有进村,就草拟好了一份招收100名士兵的人员名单,他甚至把三个班长的人选都提前确定下来。在这份名单上,仅枣杨村就有40人,占应征人数的40%。杨玉梅进村后,挨家挨户去动员,思想上做不通的就立即抓走,搅闹得村民们无法生活,生产得不到安宁,枣科杨村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有一天晚上,杨玉梅去离枣科杨村不远的东王集村亲戚家找人,中共地下党组织负责人董建英同志闻讯后,立即带领抗日武装在杨玉梅回来的路上设伏,终将其击毙,此后,枣科杨村再没有人去当过“二鬼子”或“三支队”。
觉醒中坚定“跟着共产党打鬼子”革命信念
董建英所领导的中共地下党组织通过铲除汉奸杨玉梅,不仅保护了村民,维护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秩序,而且使枣科杨村人民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老百姓真正的靠山,从此以后便萌发了“跟着共产党打鬼子”的革命火种。1943年下半年,当上级党组织派朱应明、董建英来枣科杨村发动群众组建抗日武装力量时,枣科杨村广大青壮年都踊跃报名,并很快就组织起了一支25人的联防队(也叫钢枪班),由杨立秀任队长,刘安之为副队长,钢枪班分为2个班。杨玉泗、杨西才分别任一班班长和二班班长。队伍建立后,党组织和村里共同出资购买了土枪土炮、大刀、红缨枪、20多支七九式步枪及部分子弹等武器装备,同时将村民邻近划片,组成20个联防小组,每个小组配有步枪、土炮,并组织青年妇女轧制黑色火药,供土枪土炮使用。为了解决土枪土炮所用弹药不足的问题,支持抗日,村民们不惜砸碎了自家的铁锅做成火药送给联防队使用。在开展对敌斗争中,枣科杨村钢枪班制定了严格的组织纪律,每天早、午两顿饭都在地里吃,白天发现情况以吹号为令;晚上则由队员在村四周岗屋值班放哨,发现情况立即敲梆子报警。
1944年春天,枣科杨村的大片枣园刚冒出嫩芽就遭受虫灾。由于当时没有农药,村民们都用长木杆子猛砸树枝把虫子从树上震掉。这天早晨,联防队队员杨玉册和
文档评论(0)